分享缩略图
外国二手车市场火爆, 国内却遇冷, 中国人为何格外不喜欢二手车?
来源:羊城晚报 2025-05-07 03:58:28
大字

如今,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反差:在国外,二手车市场持续火爆,交易频繁;而在国内,二手车市场却遭遇寒冬,冷冷清清。这不禁让人疑惑,同样是汽车消费,为何中国人对二手车如此“不感冒”?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曾几何时,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也有过辉煌时刻。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市场大门进一步敞开,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涌入,中国汽车产业迎来腾飞。二手车凭借价格优势、零购置税以及多维度选择等“组合拳”,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其最辉煌时期,普通商家月入数十万并非难事,一辆车收回来稍作优化,不出三五天就能高价卖出。有业内传言“卖车两年两套房源”,足见当时利润之高。

高额利润吸引资本入局,二手车市场逐渐走向品牌化、专业化和流量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兴起,价格体系也趋于稳定。即便后来市场降温,利润下滑,但仍有利可图,其中不乏靠坑蒙拐骗赚昧心钱的二手车贩子。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二手车市场已今非昔比。

近两年,卖二手车亏损成为常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二手车商亏损比例高达92%。从曾经年入百万的暴利时代,到如今交不起场地租金,二手车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先看新车市场的剧烈变动对二手车的冲击。近年来,新能源车价格战打得异常猛烈。自23年1月特斯拉在中国率先降价,中国车市价格战已持续2年多。

24年,比亚迪一招“电比油低7.98万的秦”,直接冲击市场,旗下多款荣耀版车型起售价下调,将众多车企逼入绝境。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豪华品牌,纷纷给出史上最大优惠幅度。

据不完全统计,24年超40家车企调整价格。20万的奥迪A4L、14万的凯美瑞、12万的天籁等,主流经典车型为保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折扣力度,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未能幸免,旗下主力车型C级和3系折扣率超25%。

宝马甚至因扛不住价格战,8月宣布退出,结果销量暴跌,当月宝马中国总销量仅3.48万辆,同比下跌42%,甚至不如理想汽车。车企不仅卷价格,还卷配置,许多车企已处于亏损状态,二手车市场更是惨烈。

新车价格体系崩溃,二手车价格随之跳水。以往保值的车型,如雷克萨斯、汉兰达,如今风光不再;新能源车保值率更是如过山车,让二手车商不敢轻易估价。而且,新车持续降价削弱了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意愿,大家都想着再等等就能买新车,何必买旧车。

除了新车市场的影响,二手车市场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二手车商名声向来不佳,调里程表、掩盖事故车和泡水车、设置陷阱合同等现象屡见不鲜,给消费者带来巨大购车风险,让人感觉二手车市场“水深”。

即便有专业评估师,不同人对同一辆车评估结果也可能相差甚远。消费者购买后常发现车辆与描述不符,后续维修维护成本高昂,维权也困难重重。就连一些宣称免费开、无理由退的二手车平台也问题不断。

二手车商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强烈不信任感,找熟人购买也未必靠谱,甚至可能被“坑熟”。此外,二手车商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许多车企只对首任车主质保,二手车主一旦遇到车辆问题,往往求助无门,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补偿。

尽管国内二手车市场遇冷,但并非意味着二手车完全不能买。如果你想买二手车又担心被坑,可选择品牌官方认证的二手车店,其提供的事故记录、维修记录和保养情况相对真实,也会给出详实检测报告。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100%保证没有问题,毕竟正规4S店也曾出现过售卖问题车的情况。

如今二手车市场全面崩盘,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何时回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需等待价格战结束,二手车市场洗牌完成,新价格体系建立;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购买力和信心下降,年轻人消费行为发生显著变化,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而是更关注商品实际价值和自身需求。

考虑到购车后的养护、停车费、保险费等费用,以及停车难、堵车、事故风险等问题,许多人甚至觉得打车更舒服。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会考虑购买二手车吗?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