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从账面分析去看: 蔚来汽车;“护城河”, 还是“无底洞”?
来源:辽宁日报 2025-05-06 06:29:47
大字

在新能源汽车里面,蔚来是始终坚持换电模式,而且仅仅1个车企坚持而已,押注换电模式,斥巨资铺设上千座换电站,甚至拉拢一汽、长安、吉利等车企组建“换电联盟。

换电模式:蔚来的“护城河”,还是“无底洞”?

换电曾是蔚来区别于特斯拉等对手的核心卖点——“加电比加油快”的体验,让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但这一模式的代价极其沉重:单座换电站成本超300万元,叠加研发、电池储备和运维投入,蔚来每年为此烧掉数十亿元。尽管李斌多次强调“换电是长期主义”,但财报显示,2023年蔚来净亏损同比扩大43.5%,换电业务的高负荷拖累显而易见。

更严峻的是,蔚来的换电生态始终未能突破“自循环”——其换电站仅服务自家车型,利用率不足30%。若无法吸引更多品牌接入,规模效应无从谈起,成本分摊更是天方夜谭。

“换电联盟”:真的能够改变蔚来的命运?

去年11月,蔚来高调宣布与一汽、长安等车企达成换电合作,被外界视为“破局关键”。但半年过去,联盟成员无一推出适配蔚来换电体系的量产车。究其原因,商业逻辑的冲突难以调和:

技术捆绑风险:车企若为蔚来换电站定制车型,需调整底盘、电池包等核心设计,相当于将产品命脉交予竞争对手。

利益让渡难题:换电数据、用户归属、电池管理权如何分配?盟友既不愿替蔚来摊薄成本,更忌惮其掌握行业标准话语权。

替代方案冲击:超快充技术(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理想5C充电)迅猛发展,换电的“效率优势”正被快速稀释。

车企合作换电的本质是利益交换,而非技术慈善。除非蔚来让渡足够筹码,否则‘联盟’只会停留在战略备忘录层面。

蔚来到底还有多少钱?还能亏损多久?

蔚来自成立以来,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战略投资等方式累计融资超1300亿人民币(约180亿美元),主要来源包括:

IPO及增发:2018年美股IPO募资约10亿美元,后续多次增发(如2020年募资17亿美元);

政府及战略投资:合肥国资2020年注资70亿元,中东资本(2023年投资约30亿美元;

可转债:2023年发行11.5亿美元可转债,用于技术研发和全球扩张。

当然融了很多钱,也亏了很多钱,累计亏损超900亿元,年亏损收窄但仍难盈利

2016-2023年总亏损:约921亿元(年报数据),2023年净亏损207亿元,同比扩大43.5%;

2024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创历史新高;但净亏损同步扩大至224.02亿元

蔚来2025年Q1大概率仍处亏损区间,但同比可能小幅改善。净亏损预估:45亿~55亿元

从目前来看,能够救蔚来的模式只有换电联盟,而不是乐道和萤火虫这一些子品牌。因为从目前来看,蔚来的子品牌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像小鹏mona03一样产生庞大的订单量,能够稳住流水,庞大的现金流也是一笔救命的钱。

所以根据上面的的实际角度去分析,你敢不敢投资蔚来?敢不敢坚持所谓的价值投资?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