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官宣调任上汽乘用车MG(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后,周钘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考”。
在4月11日举办的MG品牌第一季度媒体沟通会上,周钘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直白、引流的作风,发表了不少听起来士气大好、誓要大干一场的言论。
关于MG名爵的销量表现,周钘认为“MG离好起来还差一点”。3月份销量将将破万,一季度累计销量不足2.6万辆,恐怕离好起来,差得可不是一点。
关于目标,周钘称:“中国汽车市场大决战前夜,MG力争2025年底月销突破3万台,全年销量目标18万台。”去年全年MG国内销量仅有7.4万辆,大决战已经开始了,周钘和MG却认为只是“前夜”,多少带点闭目塞听的意思了。
关于品牌定位,周钘则认为:“MG如果要在国内成为主流品牌,操盘的方法就是用年轻化的手段来刷新MG。”有定位了,但没有进步。定位年轻化的品牌不胜枚举,而且事到如今,把自己的枪口瞄准年轻人,搞特殊反而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
纵观整场沟通会,大实话不能说没有,但周钘的诸多雄心壮志细究起来也着实无甚实质性内容。换句话来说,周钘的位置换一个人来坐,如今的这些话还是会被讲出来。周钘并没有充分发挥俞经民想要其发挥的年轻力。
选择周钘来带领MG名爵前进,最好的结果是MG不被周钘拖累,最差的结果则是“双输”。
名爵,正在打一场不限期的逆风局
在周钘看来,MG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期管理,二是明年新车集中投放之前的今年该如何处理“空窗期”,三则是品牌体量太小。
采访中周钘还提到,他曾经和团队讨论“MG的竞品究竟是谁”的问题,得到的答案颇为“扎心”——MG的对手没把MG当竞品。
为数不多的大实话,但这些话只是针对MG现存的部分问题。事实上,如果要实现今年国内年销翻番、明年年销30万、后年40万的目标,MG名爵更大的问题则是,市场并不愿意给予MG希望。
按照目前的产品规划,今年MG确定投放的产品仅有一款:全新一代MG4。这款紧凑型车在今年3月份仅卖出了8台……
另外,在上海车展2026款MG Cyberster和方盒子Cyber X将亮相,未来两年内还要分别投放一款全新SUV。上海车展将要亮相的这两款车,前者定位小众压根不具备走入主流市场进而上量的资格,后者则同样走相对小众的定位。
头顶压力的情况下,MG迫切需要多款能够走量的产品;矛盾的是,MG的产品节奏并不好,消费者会给MG多少耐心?恐怕不多。
目前MG在售的产品多达7款,可没有一款是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研发的,这是导致MG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并购买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在于,MG产品能糊弄老外,毕竟没吃过好的也是真饿了,却糊弄不了中国消费者。
在车质网投诉平台上,销量不怎么样的MG却拥有着数量可观的投诉。从质量到服务,多款产品都被用户投诉。
本就口碑不佳、声量不大的前提下还要苦守空窗期,胜利的希望有多大?
与此同时,在品牌层面,MG名爵的品牌形象也极为模糊,不止过去,还有现在。
按照周钘和品牌的说法,MG目前的品牌风格是“年轻、风尚、智趣”。什么是年轻?不是把枪口瞄准年轻人就叫年轻;什么是风尚?如今的年轻人可不认“外国的月亮更圆”那老一套,有英伦底蕴的是那个已经埋在历史尘埃里的MG,而不是你上汽MG名爵;什么叫智趣?说人话,行么?
MG和周钘想要传递给外界的品牌认知空有辞藻的增加,并没有更加清晰。周钘作为一个在营销领域积攒多年经验而且本人讲话极为直给的人,却不能为MG制定一个能迅速被消费者捕捉的定位与风格。周钘为其制定的风格也没有被进一步落实在产品具体层面加以注释。
声量太小,不止是过去,以后也是。
同样要命的是,由于长期吃国内外行业发展差的红利,过去长时间内MG都相当忽视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
周钘和MG或许意识到了这一点,直言要“加速猛干”,可结果是年底新增至400+门店,而且是计划并不是实际。
以去年年销量24.39万辆的某自主旗下的子品牌为例,去年第四季度其体验中心和多功能店超过780家。同样有着大厂背景的MG名爵,计划数量尚且不高,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全流程购车体验、降低触达成本?
产品、服务、基盘,都不好。MG名爵要打的是一场十足的逆风局。
周钘,恐怕只会打顺风局
上汽并不打算放弃MG名爵,关税增加也导致MG必须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国内市场。周钘的到来,也是上汽对MG的帮扶策略之一。
可惜的是,周钘恐怕只会打顺风局,只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力打力,并不具备打逆风局、逆天改命的专业能力。
从周钘的个人履历来看,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正式升任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至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一职。在2022年8月入职小米汽车之前,周钘的个人履历都可谓极其美观。一方面是因为周钘彼时“专精”营销领域,没有染指自己并不擅长的经营板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宏光MINI EV的爆火以及“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口号的广为传播。
但时代的东风让周钘和外界都把周钘拔到了本不属于他的高度。宏光MINI EV爆红固然有营销的原因,可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微型车市场的爆红,人民需要小车,五菱刚好抢占了先机,只是如此而已。至于“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并不是周钘个人的工作成果,更不乏时代赋予的运气成分。
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从小米重回五菱后,周钘获得了全新的身份: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这一次,周钘没能再缔造宏光MINI EV一般的销量和营销“神话”,子品牌宝骏也在周钘的带领下“躺在ICU”里出不来。
竞争更激烈了,市场红利期消失了,需要接手逆风局的宝骏了,周钘的能力就露怯了。
与其说是周钘的个人营销风格带火了宏光MINI EV,不如说是宏光MINI EV曾经的销量带火了周钘这个人。周钘认不清这一点,从小米重回五菱后,反而加大力度打造个人IP。
试问,一个人,怎么可能真正带火一款车、一个品牌,怎么可能以一己之力打开市场?模仿雷军,雷军的个人IP是建立在小米已有的基盘之上的。没有基盘和品牌、产品打底,周钘个人IP值几个钱?
市场给出了回答:反正,不值得消费者贡献真金白银和销量。
只会打顺风局、不会打逆风局的周钘,没有让MG名爵逆风翻盘的能力。如今从营销岗转战需要统筹能力的事业部总经理岗位,周钘只专不精的个人能力恐怕更是有的馅可露。
写在最后
“在这个时代,年轻人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他们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科技感,需要能带来快乐和惊喜的体验——要有点真东西,要有点科技含量,能让我爽一爽,能让我开心。”周钘对年轻人的购车需求的理解,已经完全可以用“片面”来形容。
年轻人只是年轻,并不代表只追求短期的惊喜和快乐。在定义年轻人之前,周钘现在的任务是先把年轻人当人看,先看清年轻人更想要的是物美价廉的车,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科技”和“爽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