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为什么我们总是堵车
来源:深圳商报 2025-05-06 06:33:30
大字

这种情况想必大家都经历过:上下班高峰,节假日出游,小到乱成一团的十字路口,大到停车场一样的高速公路,堵车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标配。

你有没有觉得堵车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在中规院发布的报告中,全国 36 个主要城市工作日高峰平均运行速度为 20.3km/h,比 2022 年下降了 2.4km/h,总体处于中度拥堵状态。

其中,92% 的城市( 33个 )速度处于 18~25km/h 之间,处于中度拥堵状态。2022 年轻度拥堵的城市本年度均滑落至中度拥堵。

兰州、北京、广州平均速度都低于 18km/h,属于严重拥堵态势。堵车面前,人人崩溃。那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堵车呢?

车多路少

一个客观原因是,每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都越来越大。

拿杭州来说,2020 年的机动车数量是 311.9万,2025 年就增长到了 479 万辆,平均每年多出 33.42 万辆机动车。

保守估计在 2030 年,这个数字会达到 720 万,是 2020 年的两倍还多。但相对应的路网承载能力并不会增长的这么快。一般来说,道路总长越多,车道容量就越大。

城市规划

但是修建更多更宽的道路就一定能解决堵车问题吗?并不一定。北京是典型的低路网密度和毛细血管不足的城市,它以 6.0 公里/平方千米的路网密度在全国 36 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 23 位。

同时又是世界上平均路宽最宽的城市,达到惊人的 14.64 米,它的主干道承担了 60% 以上的交通量。

相比之下东京的平均路宽是 6 米,其中车道宽度在 13 米以上的 4 车道道路仅占道路总长度的 1.51%,但拥堵程度却远低于北京。

这就是诱导需求和诡异的布雷斯悖论,路越多越宽,反而越堵。有时候交通拥堵并不是由道路供给不足引起的,而是过度需求的产物。

道路宽了,人们出行的需求会增加,而且大家都会选择最宽最好走的那条路。同时,更宽的路会让很多司机下意识的加速,频繁变道超车,整体的流畅度就会下降。

所以你能看到,北京四环在四次拓宽后,高峰期仍然会堵车。

行车不规范

然而堵车最核心的原因,是人。有时候堵成停车场的一段路,开到源头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

没有事故,没有施工,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堵上了。这就是 “ 幽灵堵车 ”。

当前方的车辆出现刹车或减速时,后方的车辆也会随之减速或刹车,于是车辆间的距离就会过短,导致更频繁刹车,这种趋势不断地向后蔓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直到堵成停车场。

司机的急刹车、随意变道,该快不快都会导致幽灵堵车,在每小时 40 公里的匀速状态下,一脚急刹就能影响 10 到 20 辆车,通行时间增加 20%-30%。

人类在交通上永远是竞争的姿态,尤其是在拥堵的路上,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变道,加塞,超车,抢行……谁都想着 “ 我先过 ”,结果就是每个人都被严严实实地堵在路上。人的差异性与非理性行为,才是堵车的终极根源。

当我们只关注自身短期的利益和速度时,整个系统反而会陷入无休止的 “ 拥堵 ”—— 不仅仅是道路上的车流,还是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协同的各个层面。

也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加宽道路,而在于每个人都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寻找共同的秩序。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