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了。
8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对隐藏式门把手的结构强度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在遭遇断电、碰撞等事故时,门把手能够开启。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门把手被普遍应用,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隐藏式门把手具有美观、科技感强等特点,但也因无明显统一标志、冷冻结冰失控、夹手等问题备受争议。尤其是,在遭遇断电、碰撞等事故时,可能出现门把手失效打不开门等情况,加大逃生和救援的难度,被认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已发生过多起新能源汽车遭遇事故后,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打开的案例。舆论场上也早有呼声,建议对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做出限制,确保使用安全。遗憾的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至今鲜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做出改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信部果断出手,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的方式,对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做出规范,非常有必要。随着工信部的强力介入,生产厂家必须对隐藏式门把手的问题予以足够重视,重新审视其设计、生产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这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厂家,都是好事。
工信部出手治理隐藏式门把手问题,也是对安全优先理念的重申和强调。
汽车作为特殊商品,其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必须建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不论是美感还是科技感,都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缺乏安全前提的创新,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长期以来,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家似乎把竞争重点放在了车辆的科技感上,在设计上突出舒适,在宣发上突出智驾等智能性能,车辆的安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漠视。这也是类似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所在。
显然,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一情况,不仅对隐藏式门把手做出规范,还叫停了车企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过度宣传,传递出安全优先的明确态度。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家是时候做出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