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4月,中国汽车市场再次上演了“冰与火”的较量。一边是新能源车销量狂飙,渗透率突破52%,另一边是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一边是自主品牌在政策红利下逆势增长,另一边是合资车企在价格战中艰难转型……这场冷暖交替的大戏,究竟藏着多少行业密码?
新能源车单月渗透率超52%,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绿牌,4月的新能源车市场点燃了消费热情。数据显示,1-27日新能源零售72.8万辆,同比激增24%,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乘用车,就有一辆挂着绿牌。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表现抢眼,插混/增程车型增速达70%,理想L9等车型的持续热销,暴露出消费者对“零焦虑”出行的刚性需求。
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库存预警,价格战再升级,与传统车展上燃油车的落寞形成呼应的,是上海车展的集体缺席。乘联会数据显示,燃油车市场同比萎缩9.8%,部分合资品牌库存周转天数超过60天。某德系品牌经销商透露:“现在卖辆燃油车的利润,还不够支付销售顾问的提成。”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当赛力斯单季净利润突破55亿时,某新势力品牌却被曝出裁员50%、暂停产线的消息。这种两极分化在4月尤为明显:头部三家新能源车企占据51.4%市场份额,而腰部企业库存深度已达2.5个月警戒线。
“现在的市场,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活下去的智慧。”下个月,随着五一购车季和夏季车展的到来,这场冷暖交锋必将更加激烈。唯一不变的是,属于燃油车的时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