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都卷成这样了,传统零部件企业要是不想被拍在沙滩上,到底该咋整?
全球汽车行业加速拥抱电气化,说白了,就是新能源车要上位了。
可这风口浪尖上,不光是整车厂忙着转型,那些零部件供应商,也得跟着变道。
就拿盖瑞特来说吧,这家伙最近动作频频,又是秀新技术,又是搞合作,看着是真有点东西。
你说它到底有啥底气,敢在这种大变局里玩“两条腿走路”?
先说说这“老本行”。
别看现在新能源喊得震天响,但内燃机也不是说没就没的。
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国出口的汽车,超过75%还是内燃机驱动的。
而且,混合动力车型也在蹭蹭往上涨。
盖瑞特当然不能丢了这块“根据地”。
就拿盖瑞特第五代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来说,这玩意儿能让发动机升功率干到75千瓦/升,热效率超过40%,性能杠杠的。
还有电动涡轮增压器,装在轻混、插混车型上,节油效果也很明显。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老树发新芽”嘛!
盖瑞特全球总裁芮博廉也说了,他们不是在做平衡取舍,而是两条腿走路,两边都得抓。
可光守着老本行肯定不行啊。
新能源的大潮,谁也挡不住。
盖瑞特也早就开始在电气化方面下功夫了。
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火得一塌糊涂。
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占比超过40%。
面对这块大蛋糕,盖瑞特自然不会错过。
三合一电驱、电动冷却压缩机、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这些都是盖瑞特的新家伙。
三合一电驱,把电机、逆变器、减速器集成在一起,体积和重量都减少了不少,还能延长电动车续航。
电动冷却压缩机,能提高电池和座舱的冷却效率,让电动车跑得更稳、更安全。
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则瞄准了氢能源这个未来的方向。
这些技术,可不是纸上谈兵。
盖瑞特已经和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搞起了战略合作,要联合开发面向中重型卡车的电驱桥系统,预计2027年就能量产。
这可是实打实的落地项目!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扎根中国市场。
盖瑞特早在1994年就进入中国了,一直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
在上海、武汉都有工厂和研发中心。
全球副总裁张越说了,中国现在不仅是技术应用市场,更是创新策源地。
盖瑞特要实现“从东方走向全球”的技术反哺。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盖瑞特也是拼了。
扩大中国供应商合作网络、优化产品设计、强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现在,盖瑞特已经和国内30多家主流车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你说,这“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是不是有点东西?
盖瑞特的做法也给其他零部件企业提了个醒。
面对汽车行业的转型,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也不能盲目跟风。
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就好比盖瑞特,它既没有放弃传统的涡轮增压技术,又积极拥抱电气化,走出了一条“双擎驱动”的道路。
这种战略,既能保证眼下的生存,又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023年,盖瑞特全年营收达到36.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11.8%。
芮博廉表示,到2025年,电气化产品将占公司总营收的20%以上。
这数据,直接证明了“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有效性。
盖瑞特也没忘了加强合作。
2023年,盖瑞特宣布参与一项由欧盟资助的清洁能源项目,旨在开发新一代高效、低排放的内燃机技术。
盖瑞特还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开展合作,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涡轮增压控制技术。
这些举措,都表明盖瑞特正在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话说回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笑到最后。
盖瑞特的“两条腿走路”战略,或许能给其他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未来会怎样,咱就拭目以待呗。
你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在时代的浪潮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淘汰。
盖瑞特荣获2024“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称号,进一步提升了盖瑞特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并且盖瑞特还在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出海。
正如张越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所说,盖瑞特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至于盖瑞特的未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吧:“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