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摊上大事了, 问界车主醉驾被抓, 背景换成小米! 深圳新闻网道歉了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5-06 04:18:27
大字

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流转的时代,各种奇奇怪怪、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真是层出不穷!这不,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儿!

2025 年 4 月 29 日,阳光如常洒在大地上,可社交平台上却炸开了锅。有网友发布了一段堪称劲爆的视频,视频里讲述的是一名问界车主的惊人之举——醉驾被抓!而且,这位车主竟然还声称自己当时使用了智能驾驶。

咱们先来说说这醉驾这事儿,交通法规里可是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铁打的规矩,是每一个驾驶员都必须牢牢记住的底线。现在的新能源车发展得是如火如荼,很多都配备了智能驾驶功能。但国家法律早就有严格规定,咱国内市场上跑的所有车辆都还只是智能辅助驾驶,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就算开启了所谓的自驾功能,驾驶员也不能双手脱离方向盘,更别说是在车上呼呼大睡了。可这位车主倒好,不仅喝醉了酒,还把车停在了高速路边。要知道,经常跑高速的司机都明白,在高速路边停车那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啊!这不仅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于风口浪尖,也给其他正常行驶的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大祸端。

好在巡逻民警火眼金睛,及时发现了这一危险状况。当民警走到摇下车窗的车主面前,询问他是否饮酒时,车主脸上带着一丝醉意,倒是挺“坦诚”地说:“就喝了一丁点,也就两瓶啤酒而已。”可结果一测,竟然达到了醉酒驾驶的标准。车主还大言不惭地解释道,说喝酒后开车觉得困了,就开启了自驾模式,然后就稀里糊涂地把车停在了路边。

本来呢,这件醉驾事件虽然严重,但在交警的及时处理下得到了妥善解决,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按照常理,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交通违规案例而已。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深圳新闻网在播放这一公安部典型案例的时候,出了个大岔子!背景配图竟然换成了小米。小米汽车的中控平台那可是相当有辨识度,一下子就被眼尖的网友们给发现了。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如果是宣传啥好事,拿小米汽车的中控平台做背景,那倒也无可厚非。可这偏偏是公安部的一个典型反面教材,却用上小米汽车的背景,这不是明摆着“张冠李戴”,故意恶心人嘛!

这个事情被网友们曝光到网上后,瞬间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社会各界纷纷关注此事,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各种评论铺天盖地。这件事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网友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随着这股舆论热潮在网上持续发酵,深圳新闻网终于坐不住了。他们紧急发布了情况通报,原来是编辑工作失误导致了这一乌龙事件。通报里还表示,已经对该视频进行下架处理,并且会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加强工作管理。

按说深圳新闻网都已经道歉了,事情也该告一段落了吧?可网友们却不这么想,大家觉得在视频当中误用的可是小米的图片,深圳新闻网理应向小米官方郑重道歉才对。毕竟,这事儿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啊。

而且啊,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法务部那可不是吃素的。这次深圳新闻网简直就是把素材和证据都主动送上门了,网友们都在拭目以待,纷纷猜测小米法务部究竟会不会果断出击,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件看似不大的事,却反映出了很多问题。

背后的责任归属、公众平台的严谨性都值得我们深思。交通法规的遵守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安全的大事,而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严谨性同样不容忽视。一次小小的编辑失误,可能就会引发如此巨大的风波和不良影响。

大家仔细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种小失误导致大麻烦的事情还少吗?我们总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掉以轻心,最终却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就像这次深圳新闻网的事件,看似只是一个背景配图的错误,但它所反映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

在这里我也想问问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是觉得深圳新闻网已经道歉就可以既往不咎,还是认为他们必须向小米官方道歉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许你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视角!毕竟,不同思维的碰撞,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每一次疏忽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快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