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老师”变“学生”, 合资品牌用全方位重构开启“反攻”
来源:金联创能源 2025-05-10 07:28:52
大字

2025年上海车展,智驾不再是车企宣传重点,也少了雷总这样的话题人物,车展已经回归到了认真讲产品、技术、战略的主旋律,当然除了那些强势的自主品牌以外,本届上海车展也是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分水岭之战”。

面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强势崛起,德系、美系、日系等合资品牌不再固守“技术输入者”的角色,而是以“更中国”的姿态发起全面反攻。这场转型不仅是产品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涉及战略定位、研发体系与生态合作的全方位重构。

从技术导入到本土共创

合资品牌曾凭借燃油车时代的全球化技术积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这一模式在电动化时代遭遇瓶颈。2024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跌至37.1%,日系品牌更是缩水至11.2%。为扭转颓势,合资品牌加速战略调整。

在研发本土化方面,大众、丰田、宝马等企业在中国设立独立研发中心,授权本土团队主导车型开发。例如,日产未来3年将投入100亿元扩建中国技术中心,实现“中国速度”。

供应链方面也是深度绑定,德系品牌与地平线、小鹏合作开发智驾系统;日系品牌引入宁德时代电池、Momenta智驾算法;美系通用别克则依托本土开发的CLEA架构重构产品矩阵。

当然这些合资品牌目前最为需要的也是决策权下放。从车展来看,合资品牌打破“外方主导”的传统模式,如广汽丰田铂智7的开发周期缩短40%,本土化适配度提升60%,直接对标比亚迪汉;大众与小鹏合作研发电子电气架构,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将车型研发周期从60个月压缩至36个月。

同时大众推出ID.ERA(增程式SUV)、ID.AURA(纯电轿车)、ID.EVO(全尺寸SUV)三款中国专属概念车,覆盖增程、纯电、插混路线,目标2026年量产。奔驰全球首秀纯电长轴距CLA,搭载自研MB.OS架构;宝马展示革命性大圆柱电池与AI智能座舱;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 3.0的燃油车,融合双激光雷达与城市领航辅助。

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发布GL8陆尚插混MPV,综合续航1420公里,搭载宁德时代超快充电池与Momenta端到端智驾方案,未来12个月计划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追上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速度,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早已变成买方市场,在小米与华为还有一众新势力面前,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已大不如前,如何放下溢价多年的面子与带来更好的产品是当下合资品牌迫切需要做到的,而本土共创可以说是现阶段合资品牌破局的唯一方案。

价格不玩套路只为打开市场

过去十年,合资品牌凭借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在中国市场“躺赢”,但2025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62.9%的市占率,宣告了这一时代的终结,合资品牌在定价上也是回归理性。

广汽丰田的铂智3X与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与激光雷达,售价下探至15万元区间,两个月订单突破2.2万台。

东风日产的N7纯电轿车由本土团队主导开发,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搭载Momenta端到端大模型智驾,11.99万元的起售价让其上市首日订单破万。

广汽本田的P7只要不到20万,并且驾控与用料都是上乘,这是合资品牌该有的态度,烨GT量产版聚焦中国设计,采用宁德时代电池与DeepSeek AI大模型,纯电续航620公里,瞄准年轻家庭市场。

5月6日,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发布 GL8 陆尚的战绩——大定已超过 1 万辆,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辆陆尚进入中国家庭。

别克GL8陆尚以24.99万元定价抢占家用MPV市场,比同平台陆尊PHEV便宜超10万元,直击“等等党”心理。在腾势 D9、岚图梦想家、小鹏 X9 等30万元级新能源竞品围剿下,GL8 陆尚欲以20万元级新能源 MPV 旗舰身份破局。

合资品牌没有退路

尽管合资品牌加速转型,但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个是技术迭代与用户价值的平衡,自主品牌已形成“软件定义汽车”的先发优势,而合资品牌需在全球化标准与中国用户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大众ID系列依赖小鹏技术实现智能化,但品牌溢价能力被削弱。

另一个就是品牌价值重塑,目前奥迪、奔驰等豪华品牌在电动化领域仍需打破“油改电”标签,上汽奥迪E5 Sportback虽搭载800V高压平台,但面临“品牌感不足”的质疑。

未来,合资品牌的成败将取决于能否真正“融入中国生态”。宝马董事长齐普策提出的“技术生态中国化重构”,或将成为行业标杆——不再简单引入技术,而是与本土供应商共创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智能生态。

2025年上海车展标志着合资品牌从“防守”转向“反攻”的战略转折。这场转型的本质,是合资品牌从“老师”变为“学生”,向中国产业链与用户需求深度学习的必然选择。

然而,若仅将本土化视为“市场策略”,而非“生存哲学”,合资品牌或将难以跨越新能源赛道的“认知鸿沟”。通过今年的上海车展来看,目前各大车企已经形成了在中国成功,才能在全球成功的共同认知。这场战役,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百年汽车工业秩序的重构。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