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小米SU7辅助驾驶更名引热议, 智能驾驶时代新变革, 车主体验或将全面升级
来源:砍柴网 2025-05-08 19:25:00
大字

小米SU7,一夜之间,咋就不“智驾”了?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啥药?

5月4号,眼尖的网友发现,小米官网和App订购页面上,关于“智驾”的字眼,齐刷刷地换成了“辅助驾驶”。小米SU7标准版,原本带着光环的“Xiaomi Pilot Pro”,现在成了朴实无华的“小米辅助驾驶Pro”。而SU7 Pro和Max版本,顶着激光雷达的“Xiaomi HAD”,也改名叫“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你品,你细品,这背后绝对有故事!

说白了,这改名风波,还得从工信部4月17号的一纸通知说起。这通知,就像一把悬在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明明白白地划定了“智驾”宣传的红线:啥“充分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不得夸大宣传”,一条条,都是冲着现在鱼龙混杂的“智驾”市场来的。

工信部这四条金规玉律,核心就一个意思:别吹牛,别忽悠,安全第一!

紧接着,华为也坐不住了,拉着11家车企,搞了个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倡议大家实事求是,别把辅助驾驶吹成无人驾驶,让用户心里有个数。

哎,这年头,大家都精着呢。车企要是玩文字游戏,迟早要翻车。

这厢是监管出手,行业自律,那厢呢?友商们也没闲着,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大干一场。

特斯拉带头降价,2024年4月,直接把美国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订阅价砍了一半,从每月199美元降到99美元。马斯克的小算盘打得精着呢,想着用低价吸引更多用户,收集更多数据,反哺技术。

理想汽车也不甘示弱,2024年5月,赶紧推送OTA升级,把自家的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好好优化了一番,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过率和舒适性,还优化了城区道路的避障策略和变道逻辑。

小鹏汽车更是火力全开,2024年5月宣布,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这XNGP,靠着高精地图和视觉感知,能在城市道路上实现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变道、超车、避障,样样精通。

蔚来汽车也憋了个大招,2024年4月,推出了NIO Navigate on Pilot+(NOP+)城区辅助驾驶功能,率先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开放。这NOP+,靠着蔚来的超感系统和超算平台,能在城市道路上识别红绿灯,避让行人,保持车道。

各家车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靠视觉方案,有的靠激光雷达,有的靠高精地图,有的靠数据驱动,都在争夺智能驾驶的入场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SU7上市之初,雷军豪情万丈,喊出了年交付10万辆的目标。结果呢?订单是爆了,但产能跟不上啊!4月下旬,小米汽车内部开会,不得不把目标调整为“不低于10万辆,力争突破12万辆”。这多出来的2万辆,估计得让小米的生产线加班加点才能赶出来。

更让人头疼的,是小米SU7的维权事件。2024年4月,不少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自己的SU7有质量问题,电机异响、续航虚标、车机卡顿……各种毛病,层出不穷。有些车主甚至组团维权,要求小米给个说法。

这维权事件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说小米品控不行,有人说这是新势力车企的通病,还有人说这是水军抹黑。真相到底是什么?估计只有小米自己心里清楚。

小米官方倒是回应得挺快,说已经成立专门团队处理相关问题,承诺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进行维修或更换。但这回应,能不能让车主满意,还得看小米的实际行动。

小米SU7的维权事件,也给所有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光靠营销和情怀,是走不远的。产品质量才是王道,用户口碑才是生命线。

小米SU7这次更名,与其说是迫于监管压力,不如说是回归理性。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的当下,与其吹嘘“智驾”,不如老老实实地做好“辅助驾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智能驾驶的未来,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

这智能驾驶,说白了,就是一场马拉松,谁能跑到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小米这次改名,是认怂了吗?未必。也许,这只是小米在智能驾驶这场大戏里,换了个更务实的剧本。

未来的路还长,好戏还在后头呢。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