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里,开车已然成了很多人日常的一部分。不过,开车可不仅仅是转动方向盘、踩踩油门刹车那么简单,一些良好的开车习惯,真的能让你受益终身,甚至在关键时刻成为守护生命的 “秘密武器”。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能让安全变成本能反应的开车好习惯。
先来说说安全带这档子事儿。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场景:有人跑长途上高速,安全带系得规规矩矩,可一旦在市区短距离开车,或者只是挪个车,就把安全带抛到九霄云外了,心里还想着:“就这么一小段路,能出啥事儿?就算出事,车速也不快,系不系安全带没啥区别。” 可现实往往很残酷,哪怕只是短距离挪车,都有可能一不小心把车开到坡坎下,或者被高速驶来的其他车撞个正着。要是这时候没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再惨遭碾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啊,一定要养成只要车子一动,就系好安全带的习惯,最好是不系安全带,心里就七上八下,没着没落的,这样这个习惯就算是养成了。
再讲讲开车起步前的准备工作。刚拿驾照的新手,大多都有起步前绕车检查一周的习惯,毕竟这是考驾照时的 “必修课”,要看看轮胎是不是正常,周围有没有障碍物,车底有没有漏油。可时间一长,很多老司机就把这关键的一步给省略了。但这个习惯真的很有必要一直保持下去。除此之外,上车后还得瞅瞅驾驶位地板上有没有瓶子、支架之类的异物,要是开车途中这些东西卡住刹车踏板,那可就危险了。还有哦,检查完了就赶紧把车开走,别磨磨蹭蹭的,不然周围环境一变,之前的检查可就白忙活了,危险也可能趁机找上门。
开车过程中,备刹习惯也相当重要。经过盲区路口、周围环境复杂的地段,或者感觉有潜在风险的路段时,要习惯性地把右脚虚放在刹车踏板上,做好随时刹车的准备。这样,一旦危险突然降临,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车刹停,说不定就能避免一场事故。要是开的是电车,有动能回收系统,没办法像燃油车那样进行备刹操作,那在这些风险路段,心里也要时刻绷紧备刹这根弦,只要感觉周围有危险,心里就得 “咯噔” 一下,做好心理备刹,这同样也是个好习惯。
经常看后视镜,也是老司机们的 “保命秘籍” 之一。车上的三个后视镜,就好比是我们观察后方情况的三只眼睛,可得充分利用起来。开车的时候,要时不时地扫一眼这三个后视镜,时刻掌握后方车辆的动态。关键时刻,这些信息能帮我们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安全的操作。比如说,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如果提前通过后视镜了解了后方情况,就能更准确地判断是该变道避让,还是急刹车避让,从而保障自己的安全。
还有预判习惯,这也是开车高手必备的技能。开车时,要习惯性地对看到的各种现象进行下一步预判。看到前车踩刹车,哪怕咱看不到前车前方的情况,也要预判到可能有行人或者车辆,这时候就千万别加速冲上去超车;看到前车车身不断靠近分道线,即便它没打转向灯,也得想到它可能要变道,咱可不能傻乎乎地开上去,堵在它的变道路径上。提前做好预判,就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很多可能发生的事故也就被提前 “扼杀在摇篮里” 了。虽说有时候预判的情况不一定会发生,但多做预判没坏处,十次、一百次里,只要有一次预判对了,那可就值了。
最后,远离危险的习惯也得牢记心间。古人说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开车也是这个道理。路上遇到大货车,或者那些不守规矩、随意变道,变道还不打灯,过隧道不开灯的 “危险分子” 车辆,咱都得把它们当成潜在的危险,有多远离多远。下雨天道路湿滑,很多山路容易出现滑坡、坍塌、泥石流等风险,那就尽量别在雨天去开这些危险山路;晚上开车视线不好,还得防着周围疲劳驾驶的车辆,所以尽量别在晚上跑长途高速。还有,宁愿多绕点路,走平坦大道,也别冒险走坑洼小路。时刻保持远离危险的习惯,危险自然也就会离你远远的。
养成这些开车习惯,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得时刻提醒自己。但时间长了,这些习惯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反应,融入到我们的驾驶行为中。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真的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保护我们和家人安全的关键因素。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习惯 “养” 起来吧!
各位小伙伴,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哟,祝您出行平安,一路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