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航空再突破! 完全国产飞控首飞成功, 核心技术不再被卡脖子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25-05-10 20:44:55
大字

中国航空工业又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

5月8日,一架搭载完全国产化飞控系统的飞机在西安阎良成功完成首飞,这意味着我国在航空领域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

——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这次首飞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飞行控制系统堪称飞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它负责控制飞机的每一个动作,从起飞、爬升到巡航、降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长期以来,高端飞控技术一直被欧美少数几家公司垄断,成为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而这次完全国产化飞控的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在航空最核心的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年磨一剑:从零到一的突破之路

这个名为"凌云"的国产飞控项目始于2022年,由西安航空学院李继广副教授领衔,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顶尖航空院校,以及龙芯中科、陕西华兴通盛等企业共同攻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真正做到了"中国芯"驱动"中国飞"。

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的前提下,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飞控系统对实时响应要求极高,延迟必须控制在毫秒级。

为此,团队专门定制了国产核心处理器,并开发了适配的实时操作系统。

经过上千次地面测试和模拟飞行,最终在今年4月完成样机调试,解决了信息采集、指令输出、散热抗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这就像给飞机换了一个全新的大脑,"李继广教授形象地比喻道,"它不仅能够精准控制飞行姿态,还能通过智能算法自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据悉,新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容错设计和多重备份机制,安全性比传统系统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开放共享:打造航空领域的"安卓生态"

更令人振奋的是,研发团队没有选择将技术封闭起来,而是宣布建立开源社区,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放技术资料。

首批100套系统已经下线,将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单位进行公测。

这种开放态度在航空领域实属罕见,相当于在高度保密的航空工业中开辟了一条"开源大道"。

业内专家分析,这种模式有望加速国产飞控技术的迭代升级。

就像智能手机领域的安卓系统一样,通过开放平台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可以快速丰富应用生态。

已经有十余家航空企业和研究机构表示将参与社区建设,共同推进国产飞控技术的应用落地。

从军用战机到民用客机,从货运无人机到空中出租车,国产飞控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自主可控的航空核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有消息称,这套系统未来可能会应用于新一代教练机和大型无人机,甚至有望在C919等国产客机上得到验证。

中国航空的"星辰大海"

回望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仿制改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航空人的心血。

这次国产飞控的成功首飞,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它证明了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最尖端的航空领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融合,未来的飞行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

国产飞控的突破,为中国航空工业向更高端领域进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国外的技术封锁变成倒逼自主创新的动力,中国航空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启航。

您认为下一个可能被国产技术突破的核心系统会是什么?是发动机?航电?还是材料工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