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我们总想着一步到位,顶配车型那些琳琅满目的配置看着就让人心动。可开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有些配置花了大价钱,却基本没用过,妥妥的 “智商税”。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看似高大上,实则没啥用的汽车配置。
先说说自动启停,这功能初衷是好的,等红灯或者短时间停车时,发动机自动熄火,能省点油,响应环保号召。可实际用起来,那体验感简直了。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车子走走停停,发动机频繁启动熄火,不仅让驾驶变得不顺畅,还产生明显的抖动,坐在车里感觉像在坐摇摇车,别提多难受了。而且,频繁启动对发动机和电瓶都有不小的损耗,后期维修保养成本蹭蹭往上涨。本来想省点油钱,结果可能在维修上花得更多,你说这是不是得不偿失?我有个朋友,买了带自动启停功能的车,开了没多久就吐槽,每次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关掉这个功能,不然开车简直是折磨。
还有自动泊车,听起来多厉害,车子自己就能找车位、停车,新手司机的福音啊!但现实很残酷,这功能在实际使用中问题一大堆。首先,它对停车环境要求特别高,车位得规规矩矩、周边不能有太多杂物,稍微复杂点的停车位,它就识别不出来了。有一回我同事在商场地下停车场,想试试自动泊车,找了半天,愣是没一个车位能被车子识别。好容易找到个合适的,自动泊车操作起来那叫一个慢,车子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回,旁边等着停车的人都不耐烦了。要是碰上个急性子,估计早就自己动手停好了。而且,自动泊车万一出点差错,刮了蹭了,责任算谁的?想想都让人头疼,难怪很多老司机根本瞧不上这功能。
全景天窗曾经也是很多人买车时的心头好,想象着开车时打开天窗,阳光洒进来,微风拂面,多惬意。可真正买了车才发现,这东西使用频率极低。夏天,阳光太毒,打开天窗车内瞬间变成蒸笼,空调制冷都跟不上,还得赶紧把遮阳帘拉上;冬天又冷,开天窗灌风,根本没法享受。时间长了,全景天窗还容易出问题,比如密封条老化,导致漏水、异响。我邻居的车就是,天窗胶条老化后,一下雨车里就遭殃,去维修店修了好几次,花了不少钱。再说了,有多少人真的会经常躺在车里看星星?为了这么个一年用不了几次的功能,多花不少钱,还增加了后期维修风险,实在不划算。
大灯清洗功能也是个 “花瓶” 配置。很多车在大灯下方装了出水口,说是能随时清洗大灯上的灰尘污垢,提升夜间行车安全。可实际情况是,我们平时开车,大灯脏了一般都是洗车的时候顺便就清理了。就算遇到下雨天或者泥泞路段,大灯上有点泥点,也不至于影响视线到非要专门清洗不可的地步。我开了这么多年车,就没见有谁真的频繁使用大灯清洗功能。而且,这功能还得占用玻璃水,本来玻璃水用量就不大,还得分一部分给大灯清洗,感觉有点浪费。
座椅记忆功能对很多人来说也没啥用。如果你家车基本就你一个人开,或者夫妻两人身高体型差不多,座椅调好后很少需要再变动,那这功能完全就是摆设。每次上车还得按一下记忆按钮,多此一举。我有个亲戚,买了带座椅记忆的车,用了一年多,愣是一次都没用过这个功能,他说根本想不起来还有这回事。
还有那不能联网的车载导航,在智能手机导航如此发达的今天,简直毫无竞争力。手机导航实时更新路况、操作方便,还能根据交通情况规划最优路线。车载导航要是不联网,地图更新不及时,经常把人带错路,不是导到堵车路段,就是带到断头路。我有次自驾游,车载导航就把我导到了一条正在修路的路上,进退两难,最后还是靠手机导航才顺利到达目的地。从那以后,我就彻底放弃车载导航了,还不如花几十块钱买个手机支架来得实在。
所以啊,大家买车的时候可别光看配置多就冲动消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配置,说不定到最后都成了 “吃灰神器”,白花冤枉钱。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准备买车的朋友们提个醒,让大家都能买到性价比高、真正实用的车。觉得有用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哦,祝大家都能财源广进,买到心仪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