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这下好了, 国家追着喊你来买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5-05-06 06:28:21
大字

在北京的某个清晨,李女士又一次打开了手机上的小客车指标查询页面,这是她第90次参与摇号。九年过去,那张承载全家出行希望的车牌依然遥不可及。这样的故事,在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中并不罕见。

然而,这种事情在今年可能迎来大的改变。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新的指示: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

“久摇不中”的群体第一次感受到政策温度,这并非空头支票,北京随即宣布,将在5月26日向无车家庭增发4万个新能源指标,家庭积分排序前4万者可直接“上岸”,彻底终结摇号苦旅。

更让民众意外的是,这类政策早已在多地试水:天津为无车家庭投放3万个普通车指标,杭州允许摇号48次未中者直接申领,上海甚至将非户籍人员社保年限要求从3年降至1年。

政策转向背后,是汽车消费对经济的战略意义。2023年数据显示,汽车产业贡献了全国GDP的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

当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汽车成了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北京4万个指标预计撬动80亿元消费,全国政策组合拳或带动500万辆新增需求。

而且,北京将新能源指标优先向多孩家庭倾斜,上海打通育儿补贴与购车政策,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实时调控红绿灯将早高峰车速提升70%。这些细节揭示出治理思维的进化:从简单限制购买转向精细化管理使用。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深圳在2023年增发2万个指标后,晚高峰拥堵指数飙升11%,给政策执行敲响警钟。更现实的矛盾在于,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远未跟上指标放量速度。广州某小区2000户居民仅有30个充电桩,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直言:“新能源车开回来,充电可能比摇号还难”。

这些“甜蜜的烦恼”暴露出城市治理的短板——当政策试图用“增量”解决问题时,“存量”基础设施的改造更需要绣花功夫。

正如专家建议,与其纠结于“该不该放开限购”,不如通过潮汐车道、公交专用道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等手段提升道路承载力。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政策最直接的馈赠或许是选择多了。天津的王先生摇号7年未中,今年通过阶梯摇号终于开上新车。而北京的积分制更折射出公平性的考量——家庭人口、社保年限、摇号次数都化作具体分值,让刚需家庭看到量化希望。

另外,除了购车指标上的倾斜,还有国家的购车补贴和地方的置换补贴,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来,不就是追着喊你来买车吗?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