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沃尔沃旗下电池公司裁员50%! 网友: “合作方破产, 没地说理”
来源:长安街知事 2025-05-10 00:41:26
大字

NOVO Energy将裁员近50%并调整运营规模!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5月6日,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电池子公司NOVO Energy宣布启动深度重组计划,全球裁员50%,并将首期电池工厂的产能规划从15GWh缩减至5GWh。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而背后的导火索直指其技术合作伙伴——欧洲锂电池巨头Northvolt的破产。正如网友所言:“合作方已破产,找谁说理去?”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欧洲电池产业的脆弱性,更折射出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技术与资本博弈的复杂现实。

作为欧洲本土电池产业的“希望之星”,Northvolt曾获宝马、大众等车企的巨额投资,并计划与沃尔沃合作建设年产能50GWh的超级工厂。2021年,Northvolt携手沃尔沃汽车,共同创立了一家股权对等的合资企业——Novo公司,并在瑞典哥德堡启动了一座电池工厂的建设项目。

然而,后续Northvolt遭遇经营困境,受其影响,Novo公司于今年1月对外公布了一系列降本举措,其中就包括裁减30%的员工。今年2月,沃尔沃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Northvolt在Novo公司所持的一半股份,由此成为Novo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到了3月,曾被视作欧洲对抗亚洲电池供应商的“最大希望”的Northvolt,正式提交了破产申请。

Northvolt因技术量产滞后、成本失控而破产,直接导致与Novo联合开发的固态电池技术中止,2.3亿欧元研发资金化为泡影。

这一合作模式暴露出欧洲电池企业的致命弱点:技术高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NOVO Energy虽已量产磷酸铁锂电池(LFP),但其能量密度较主流三元锂电池低15%,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Northvolt破产后,NOVO Energy不仅失去技术外援,还需独自承担欧洲高昂的能源和人力成本,经营压力陡增。

NOVO Energy的裁员事件,不过是欧洲电池产业当前困境的一个缩影。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2%。与此同时,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亚洲电池厂商正加速扩张,欧洲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被挤压至仅剩18%。深入剖析,欧洲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供应链困境:欧洲在锂、钴等关键电池材料的供应上高度依赖进口,本土供应链的建设进程明显滞后,这无疑增加了产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成本高企:相较于亚洲地区,欧洲的电价高出30%至50%,加之人力成本的压力,使得欧洲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处于明显劣势,进而削弱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迭代滞后: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与量产方面,欧洲企业的步伐明显慢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节奏难以与亚洲企业相抗衡,这无疑将影响其未来的市场地位。

Northvolt的破产案例进一步揭示了欧洲企业的战略矛盾。尽管其工厂60%的设备来自中国,并依赖中国工程师调试,但管理层却对中国技术充满不信任,甚至怀疑设备存在“后门”,导致事故频发、交付延期。这种“既要依赖中国供应链,又抗拒深度合作”的拧巴心态,最终使其错失市场窗口。反观中国锂电产业,通过上下游协同和技术自主化,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二设备市场份额。这一对比凸显了产业链信任与协同的重要性。

尽管NOVO Energy提出“三阶段复苏计划”,但市场对其前景并不乐观。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若2025年欧洲电动车渗透率未达25%预期目标,该公司或被沃尔沃出售。潜在接盘者包括LG新能源、三星SDI等韩企,而中国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也在加速欧洲布局。

沃尔沃的电动化战略调整(从2030年全面纯电化改为阶段性目标)也加剧了不确定性。若欧洲市场需求持续疲软,NOVO Energy的“有限运营”模式或成欧洲二线电池企业的生存模板。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NOVO Energy的裁员事件绝非简单的企业自救举措,它实则是欧洲电池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陷入困境的一个典型写照。从中我们可以汲取以下教训:

❶技术自主化与开放合作之间必须达成平衡。倘若企业过度依赖单一的技术路径或者某一个合作伙伴,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系统性风险。

❷产业链的本地化与全球化进程不能相互割裂。欧洲若期望实现电池产业的“独立自主”,就应当在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加大本土的布局力度,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亚洲供应链所具备的效率优势。

❸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需要协同共进。欧洲电动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致使市场需求出现降温态势,这充分暴露出政策驱动型市场所存在的脆弱性。

展望未来,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层面较量,更是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战略定力之间的全方位比拼。欧洲在经历“断臂求生”的艰难抉择后,能否重新点燃产业发展的“火种”,或许就取决于其能否摒弃固有偏见,在开放合作的大环境中探寻新的发展机遇。

网友热议

@沈彦辰Ethan(IP京):

欧洲电池产业就是‘既要又要’的典型!一边想摆脱中国依赖,一边连设备调试都得靠中国工程师,最后自己玩脱了怪谁?

@纳米小盆友(IP沪):

Northvolt破产早就有预兆,去年他们工厂爆炸事故后硬说是‘中国设备有问题’,结果调查报告打脸是操作失误。傲慢才是真正的技术瓶颈!

@顾皓阳Ryan(IP闽):

沃尔沃这波裁员不冤,押注固态电池步子太大,现在连基础的三元锂都打不过宁德时代。欧洲车企总想弯道超车,最后全成翻车案例。

@小乔飞侠(IPHK):

欧洲电费比中国贵一倍,工人每天只干6小时,成本怎么降?搞环保可以,但让消费者为‘情怀溢价’买单,市场当然用脚投票!

@夏心瑶Vivian(IP粤):

沃尔沃的电动化战略反复横跳,从All in纯电到妥协混动,现在连电池子公司都保不住。传统车企转型的困局全写在这家公司身上了。

@徐若萌Zoey(IP苏):

Northvolt的‘拧巴操作’给中国提了醒:产业链必须全自主!欧洲今天的教训,就是我们避免踩坑的教材。!

最后一条,

可不!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