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将生物科技AI引入电池研发 能否成为治愈动力电池安全的“靶向药” | 汽车科技
来源:敏睿观察 2025-05-10 02:35:49
大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电池技术革新一直是各个汽车厂家比拼的重心。

此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续航里程,但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少由电池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使得消费者的关注点日益聚焦于电池的安全性上。无论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的弹匣电池,都将电池安全作为核心宣传点。而政策层面,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也让电池安全“有法可依”。

当下,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一些头部车企开始借助最新“黑科技”来重塑动力电池行业的新格局。

5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吉利汽车获悉,其近日与AI领域知名企业深势科技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其亮点在于,双方首次将生物医药研发中成熟的“AI+分子模拟”技术体系引入动力电池研发,旨在从原子层面精准调控电池材料的特性,从而在源头上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科学领域,AI与物理建模的结合,能够帮助科学家更高效地探索材料的微观机制。在动力电池领域,这意味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复杂化学反应、材料的老化机理以及热失控的诱因。

据介绍,吉利与深势科技的联合实验室将聚焦三大创新体系,首先是云端电池数字孪生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台电池的“虚拟CT机”。研发人员能够洞察电池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例如锂离子的迁移路径、电极材料的相变过程以及早期缺陷的形成。此外还有“智能医生”角色的AI代理模型,该模型基于海量的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学习,快速识别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健康状态,并对可能出现的短路、过热等安全风险进行早期预警。而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平台则像“分子手术台”,研发人员可以从原子层面定制电极材料,加速新一代高性能、高安全电池材料的应用。

这种将AI深度融入电池研发的“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与传统依赖大量试错实验的方法相比,能够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并有望从根本上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据了解,吉利将其自研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与这一研发模式相结合,以打造更全面的电池安全防护体系。

如前所述,明年即将实施的电池新国标,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门槛。近日,继宁德时代宣布旗下麒麟电池通过电池新国标检测认证后,吉利汽车也于5月8日宣布,其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车型已获得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颁发的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批通过电池新国标认证的车企之一。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