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智能驾驶“降温”,车企集体改口背后的安全考量
来源:京华时报 2025-05-08 07:13:16
大字

川观新闻记者赵张冬文/图

5月6日,记者在小米汽车官网发现,SU7车型配置表中原本标注为“小米智驾”的功能,已更新为“小米辅助驾驶”。在成都市锦江区的一家理想汽车门店,销售人员表示,理想L6Pro智能焕新版搭载的是“理想辅助驾驶”,而L6Max智能焕新版则配备“理想高级辅助驾驶”。

2025年伊始,国内智能驾驶技术热度持续攀升,但短短数月后,行业风向骤变。从“自动驾驶”到“高阶智驾”,再到如今统一更名为“组合辅助驾驶”或“端到端辅助驾驶”等,包括理想、特斯拉、比亚迪、小米等在内的多家车企纷纷调整产品宣传用语,展现出对此类辅助驾驶功能定义的审慎态度。特斯拉将FSD驾驶套件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比亚迪也将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更名为“驾驶辅助系统”。

这一轮命名规范的背后,是政策层面的引导和监管的加码。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呼吁企业明确系统边界、履行告知义务,并推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责任清晰的前提下落地应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中,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术语,统一推广“组合辅助驾驶”等更为精准的表述。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亦指出,虚假宣传可能带来法律风险,甚至面临刑事追责。

除了监管趋严,行业的自律意识也在增强。4月27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包括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奇瑞在内的11家车企高管共同署名。该倡议涵盖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四大方向,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宣传、强化用户安全教育、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要求。华为方面强调,将以安全为核心,构建“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体系,推动行业安全基线提升。

为何智能驾驶宣传突然“踩刹车”?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存在过度承诺和概念炒作现象,导致消费者对技术能力存在误判,进而引发多起安全事故。例如,部分用户在未理解系统限制的情况下,盲目依赖辅助驾驶功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智能驾驶的规范术语不仅有助于厘清技术边界,也能有效引导公众理性认知。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汽车行业亟需统一标准以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此次车企集体转向“组合辅助驾驶”等标准化命名,标志着产业正从粗放式发展迈向精细化运营。这也意味着,在政策引导与企业自律的双重驱动下,未来辅助驾驶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成熟度、用户教育与安全底线。

因此,智能驾驶的“降温”并非倒退,而是行业步入成熟期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出行的美好愿景。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