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超快充崛起, 李斌真急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25-05-07 01:34:28
大字

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放出了史诗级王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充电峰值功率高达恐怖的1300kW,充电倍率12C,5-80%充电仅需15分钟,同时还能兼顾800km的超长续航。

社长也跟大家好好分析了一波《宁德时代再放王炸!燃油车彻底没活路了?》,到现在全网阅读量已经突破100W+,可见大家对这项技术关注度有多高。

作为占据半壁江山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如果研发成功了,也就意味着行业里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都能实现“油电同速”,取代燃油车已经指日可待。

不过,从舆论上来看,受伤的似乎不只是燃油车——

正如宁德时代那篇文章底下,评论区不少小伙伴开始担忧起蔚来的安危。

要知道,蔚来自诞生以来一直坚持换电,核心的宣传点之一也是3分钟换电,补能速度媲美加油。

要知道,换电需要投入的基建成本是巨大的,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就要上百万,也让不少车企对换电技术望而却步。

这就使得市面上除了B端运营车辆以外,蔚来几乎成为了走C端换电路线的“独苗”,绝大部分做纯电的友商,采用的都是超充路线。

结果现在新车的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进一步压缩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同时,似乎也“误伤”了蔚来。

那么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时间点上,蔚来究竟如何应对超充带来的冲击?换电究竟还有没有未来?

今天,我们就借着李斌和秦力洪在车展上的采访内容,来简单聊一聊。

01. 李斌真急了?

先和大家交代一下背景,车展期间所有人都会非常忙。因此在采访时,媒体大多不愿意问特别犀利的问题,都是走个过场。

因此采访的前半段,场内气氛一片祥和。直到公社的编辑小伙伴抛出了刚才那个话题,才贡献了可能是这届上海车展上,火药味最足的名场面。

一开始,秦力洪率先接过了话筒。“问题不尖锐!刚才在乐道展台我和沈斐博士在一起,有个朋友问了一样的问题。沈斐博士是专家,我这里把他的答案搬运一下。”

“不要管他们怎么说,过几年看他建不建(换电站)我们再来评价。我们已经建了3000多座换电站了,我们认为广泛的布局换电站,是最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言外之意就是,别看友商们做超充、在舆论上占了上风,但换电依然存在优势,相信几年之后大家还是会考虑换电。

谁能想到,秦力洪话音刚落,李斌就火速接过了话筒:“看,你们已经被带了节奏,我必须给一下我的答案。”

这时能明显感觉到,李斌的语气有些激烈——

“第一点,超充跟换电不对立啊!我们有750kW的液冷超充桩,我们在全国铺了2万6千多根充电桩,80%的(充电电量)都是别的品牌在用!我们是全中国铺充电桩最努力的公司,有谁的超充桩建的比我们多呢?这是个‘灵魂拷问’好吧!”

“第二点,再快的超充,它也不可能比换电快!不要看充电几分钟跑多少公里,这些(宣传)都非常有心机。为什么他们对10-90%充电总时间避而不谈呢?能不能给个准数呢?”

“换电在体验上也远远好于充电。换电不需要下车,充电不管怎么样必须得下车吧?除非你机械臂搞了再说!刮风下雨零下30度、40度(充电)体验过吗?我真的去过黑河、漠河啊!哪天让王总(王传福)充一下,看看到时候双枪、四枪什么的(还好不好使)?”

“第三点,非常重要。这些做超快充的厂家,车主一直用超快充,敢不敢给电池做15年、12年、哪怕是10年的质保?如果能,我服!”

“把这三个问题都回答完,再回来看(用户)到底愿意用超快充还是换电。”

慷慨激昂的总结陈词,引得台下掌声不断,直呼“牛X”。

这还没完,李斌还要进一步分析超快充的可行性——

“这么高功率的超快充,电力容量直给那是不可能的,就像电脑没有内存一样,所以超快充必须配备储能。而做储能的超充站,成本上其实跟我们的换电站一样贵。”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储能超充会有两次电力损耗,充电一次放电一次,而我们换电站只有一次电力损耗。超充额外的一次电力损耗,到底谁来买单呢?是加到服务费里面,还是提供超快充的储充公司补贴?

有没有一种可能,摊给用户的电价就会更贵?”

李斌:“我在替用户算账嘛,这些事情我都懒得反驳,这是我已经想了12年的事情,从2012年想到现在。”

至此,李斌的激情演说告一段落。

讲真,印象里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没见过李斌情绪这么激动了,这些话像是在他心中压抑许久的炸弹一般,被一点火苗引爆了。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李斌的发言却能有条有理不失逻辑,侧面反映出李斌确实对这个问题深思熟虑过很久很久。

02. 李斌到底对不对?

社长无意引战,只是希望从纯技术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李斌到底是不是在吹牛,让大家更全面地看待换电和超充之间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问题,超充永远不可能比换电快,真的吗?我们先用数字来量化一下。

还没深入了解兆瓦闪充的小伙伴,可以先戳这篇科普文:《5分钟充400km、单电机580kW!技术狂魔比亚迪彻底疯狂?》

按照蔚来最新的四代换电站、换一块电池仅需不到3分钟来计算,如果是最大的150度电池,最高补能速度超过50kWh/分钟;如果是75度电池,也有25kWh/分钟。

兆瓦闪充这边,按照宁德时代实测的15分钟5-80%、5分钟续航520km、电池容量100度来估算,其中最快的3分钟补能速度15kWh/分钟,平均5kWh/分钟。

可见即便是最慢的换电,补能效率也比最快的充电要快。

而从动力电池的充电曲线来看,兆瓦级的充电功率只能在剩余电量20-30%左右时出现。随着电量逐渐增加,充电倍率也会从10C以上回落到4C左右。

更不用说80-100%这个区间了,大家都会限制充电功率,目的就是确保电池不会过充,导致自燃。

而且真正的极限充电功率,不只和剩余电量有关,还和另一个参数——温度有关。

相信在冬天开电动车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刚插枪充电的时候往往只有小几十kW,需要等一会儿(三电水平越强等待时间越短),才能达到车企宣称的快充功率。

机智的小伙伴,会选择在出发前在车机上点击预热电池,能节省不少时间。

这是因为对锂电池来说,最佳的工作温度在25-45℃。温度太低的话,锂离子就像准备冬眠的动物,运动性能会大幅度降低。迁移速度变慢了,充电功率就必然会下降。

而蔚来的换电站不仅自带保温措施,更换电池包夜属于机械操作,几乎不会被低温影响。

所以,李斌那句“充电永远不可能比换电快”,还真不是忽悠人。

另外,是关于兆瓦闪充必须配备储能的问题。

1兆瓦=1000kW,基本相当于一个小区200户人家的闲时用电功率总和,都要汇聚到一根充电桩上给车充电。

如此高的瞬时功率接入,电网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为了降低电网负荷冲击,必须配备储能电池做两者之间的“缓冲”。

根据估算,至少也要10度电左右、最好是20度电,才能满足单车兆瓦闪充的需求。

这也就意味着,能支持兆瓦闪充的单根充电桩成本就要增加大约2万块。短期内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普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此外,超充时的电能损耗也是一个问题。

根据焦耳定律Q(热量)=I²(电流的平方)×R(电阻)×t(时间),假设电阻一定,电流越高,发热量越大。

这部分电能转化而来的热量是白白耗散掉的,但成本却要算到用户头上,毕竟电确实被用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电动车的工信部能耗会比实际行驶能耗要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信部能耗的计算方式是看充电桩给车充了多少电量,不然车端很难计算)

而兆瓦闪充先把电充进储能电池、再配合充电桩放给车辆,无形中也多了一次损耗。粗算一下,每充一次还是要多掏几块钱电费的。

最后,是关于电池质保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蔚来老生常谈的了,毕竟蔚来选择做换电,除了提升补能效率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蔚来替用户扛下了电池衰减的损失。

至于频繁使用兆瓦闪充,究竟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多大影响?会不会像某些燃油车的变速箱一样,用狠了就“罢工”?

这一点由于兆瓦闪充还属于新技术,需要长期使用才能验证。

但从前些年特斯拉频繁超充的电池电量衰减确实要更快来看,或许会对电池产生一些影响。

如何用技术层面、或是软件手段规避电池衰减问题,就是各家车企最应该做、也正在努力完成的目标。

或许完备的电池质保和技术手段并行,才能打消用户的顾虑想充就充,从而推动兆瓦闪充大规模普及。

03. 写在最后

遥想几年前,理想带着增程杀入行业的时候,屡屡被嘲讽“技术落后”。

如今,增程已经在行业内遍地开花,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推出了增程车型来拥抱用户对长续航和补能方便的双重需求。

但与此同时,也有像长城这样的品牌,公开宣称“打死都不做增程”。

而如今换电和超充的风口浪尖之争,和当年的增程又何其相似?

但,无论哪种补能方式,都有相对的优势和劣势。只要特点突出鲜明,必定会有用户为其买单,市场会根据用户接受的多与少,做出自然选择。

还是那句话,技术本无优劣之分,适应时代,方可生存。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