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宏昌科技: 汽车与机器人战略布局思考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5-05-07 13:48:29
大字

宏昌科技(301008)作为一家以家电零部件为根基、积极向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拓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核心业务:家电零部件的基本盘与挑战

1.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在家电流体电磁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洗衣机进水阀市占率超65%,与海尔、美的等头部企业形成深度绑定,2024年家电核心部件业务营收占比达99.1%。

技术积累:拥有207项专利,覆盖电磁阀、传感器等核心产品,2024年研发投入4438万元,研发费用率4.32%。

客户壁垒:前两大客户海尔、美的贡献超70%营收,合作关系稳定且持续拓展至洗碗机、智能马桶等新品类。

2.增长瓶颈与风险

盈利承压: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8.93%,毛利率从2023年的33.23%降至16.35%,主要因原材料涨价、汽车业务前期投入及三费增长(销售费用+72.11%、管理费用+43.79%)。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3.84亿元,占营收比37.4%,周转率下降至2.67次,现金流压力凸显。

行业天花板:家电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智能化升级虽带来零部件需求,但整体增速放缓,需依赖高端化(如模块化组件占比提升)维持增长。

二、新增长曲线:汽车与机器人的战略布局

1.汽车零部件:从试水到规模化突破

合作进展:

零跑汽车:2024年6月投产汽车零部件车间,获得门板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

吉利商用车:通过二级供应商形式提供保险杠,切入商用车市场。

子公司整合:2025年1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宏昌致远,聚焦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

市场机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2025年突破50%,智能化催生电子水泵、传感器等需求,公司凭借“厂门口配套”零跑的地理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风险提示:2024年参股的苏州纳斯康迪营收仅34万元、亏损37万元,显示初期拓展难度大,需关注产能利用率与客户订单落地情况。

2.人形机器人:卡位核心零部件

技术协同:

参股良质关节:2025年2月增资1500万元持有其15%股权,后者专注高精度谐波减速器、行星关节模组,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领域。

供应链复用:家电零部件的电机、传感器技术可迁移至机器人关节,降低研发成本。

行业红利: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超4000亿元,中国在供应链成本(零部件成本较美企低1/3)和集成商份额(占45%)上具备优势。

潜在风险:良质关节为2024年成立的初创公司,技术商业化进程与量产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需跟踪其谐波一体化关节模组的客户验证进度。

三、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1.家电智能化与全球化

国内政策: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补贴等政策刺激需求,2024年智能家电零部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

海外拓展: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长22.03%,毛利率30.82%(境内仅15%),西门子、三星等国际客户占比提升至15%。

2.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爆发

汽车电动化: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650万辆,混动车型占比50%,催生对电子水泵、热管理部件的需求。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1.24万台,2030年达34万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显著受益。

3.政策红利

国家级战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研发,湖北、北京等地推出专项政策扶持关键零部件企业。

地方支持:公司所在地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提供产业配套,降低物流与协作成本。

四、财务健康度与风险点

1.资金链与偿债能力

现金储备: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5.97亿元,有息负债同比减少8.22%,资产负债率45.05%,财务风险可控。

投资扩张: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2亿元,主要因汽车零部件产线建设与机器人领域投资,需关注后续资金需求。

2.成本控制与盈利改善

毛利率修复: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4.66%,同比下降22.71个百分点,需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如高端模块化组件占比提升)和规模化降本。

费用优化:销售、管理费用率合计9.11%,同比上升33.01%,需强化客户协同与数字化管理。

五、前景推演与关键指标

1.短期(12年)

营收驱动:家电业务稳增长(10%15%),汽车零部件贡献增量(预计2025年营收占比5%8%)。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业务尚未盈利,需关注良质关节技术突破与客户订单。

2.中期(35年)

第二曲线成型:汽车零部件营收占比提升至20%,机器人关节模组进入量产阶段。

盈利拐点:规模效应下毛利率回升至20%以上,净利率修复至8%10%。

3.长期(5年以上)

估值重构:若人形机器人业务放量,叠加汽车零部件全球化,有望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型企业转型,PE倍数提升至3040倍。

六、投资逻辑

1.核心看点

赛道红利:家电智能化、汽车电动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三重机遇叠加。

技术复用:家电零部件技术向汽车、机器人领域迁移,降低研发成本。

政策催化:国家级战略与地方产业扶持提供长期动能。

2.风险警示

转型阵痛。客户集中。应收账款风险。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