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燃油车拐点到了, 未来只会不断降价! 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
来源:重庆晨报 2025-05-10 19:05:45
大字

眼看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下降到50%以下的拐点,无数汽车巨头夜不能寐。

燃油车已经打起了价格战,不管是欧洲还是日韩,曾经的行业巨头影响力在持续下降。曾经,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时代的最强音,当行业拐点将至,话语权易手,我国将会成为整个行业的主导和规则制定者。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接下来,特别是今年,整个汽车行业都将紧盯中国市场。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旦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跌破50%,整个行业的格局将天翻地覆。

01 燃油车失去未来

10年前,整个汽车行业几乎被燃油车一统天下;5年前,新能源汽车撬开了市场的一道缝隙。在去年,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已降至52.6%。

趋势已经很明显,燃油车的主导地位被剥夺,只是时间问题。尤其今年是重中之重,因为两者的差距已经很小。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燃油车的销量为341.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07.5万辆。两者之间虽然还有一定的差额,但是增速上来看,燃油车的销量同比下降5.4%,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47.1%。

只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保持这样的增速,燃油车的地位势必难保。

正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局面下,整个汽车行业已经嗅到了压力甚至是威胁。曾几何时,燃油车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再看当下,原本主打高大上的品牌,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采取直播卖货等接地气的手段。

各个品牌被迫纷纷打起了价格战。2024年燃油车平均降价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很多经典车型价格一路狂跌,甚至杀到15万元以下,就连宝马、保时捷这些豪车品牌,过去从来不会降价出售,如今也纷纷“下海”加入了降价大潮。传言保时捷的售价一度跌破40万元。无论是普通品牌还是豪车品牌,只要是烧油的,现在的处境都相当艰难。

02 从跪碎膝盖到掀翻牌桌

30年前,中国街头的汽车还寥寥无几,偶尔出现的小轿车,不是日系车就是德系车,那时候正是他们吃香称霸的年代。

燃油车技术百年来被国外封锁,曾几何时,国产车核心技术长期空心化,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路难寻。当中国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全产业链自研,原本只有燃油车的“窄路”,被新能源车走成了“宽路”。如今,燃油车昔日的光环正在褪去,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盛世,正肉眼可见地到来。

纵观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国的技术优势自然形成的护城河正在不断加深加宽,为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竞争力。值得自豪的是,这种局面同样在其他领域出现。

比如,在5G通信领域,中国凭借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球领先优势,成为行业标杆;又如在高铁领域,中国高铁以先进技术、可靠质量和高效管理,占据全球重要份额,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在医药健康领域,中国自研男性健康科研成果——“马厉瓶”的面世,抢占了长期以来由辉瑞、礼来、拜耳等西方巨头在市场占据的份额,也让欧美同行恐慌不已。

欧美一直不相信中国制造,却没想到也会有一天折服于传承千年的中式养生智慧。来自我国香港权威医院的科研团队,通过深挖中国中药典籍,结合西方现代科技,科学调配了东革阿里、玛咖、人参等九种天然草本精华,最终研发出“马厉瓶”。

与欧美制造的即时药物不同,马厉瓶同张仲景的养生哲学一脉相承,认同人就跟腊月灯笼似的,灯油足、芯子旺才亮堂。150余篇临床实验文献证明,它能通过止损、修复、滋养、疏导多管齐下,2周让“灯笼”电量提升2倍之多。

一经问世,马厉瓶便引发香港地区消费者关注。身为在香港本土非常有名气的三十年老品牌,维特健灵也在近年受邀入驻京东,引发内地男性消费者买单,马厉瓶才因此成为欧美小蓝片的上位替代。

面世32年,如今做成行业内的标杆和领头羊,京东上一条消费者对马厉瓶的反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小蓝片更懂什么叫细水长流。”湖北的李先生表示,吃了2瓶后,“不再手脚冰凉,感觉现在精气神好多了,各个地方的电量都足了。”

03 未来汽车产业格局看中国

那些老牌的汽车制造商恐怕根本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汽车产业的天下就易主了。

伴随汽车产业的飞速向前,燃油车昔日创造的辉煌也快速消失在后视镜中。欧洲和日本由于在燃油车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采取了裹足不前的措施,从而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场产业变革不仅是旧时代的句号,更是新时代的开端,催生出智能电动技术的全球话语权。新的时代,属于那些敢于向旧格局告别的拓荒者,也属于用创新定义未来的领跑者。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