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自动驾驶: 理想丰满, 现实骨感!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5-05-08 07:35:13
大字

技术再牛,也怕“中国式路况”和“任性司机”

自动驾驶,如今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卖点”,不带上“L2+智能驾驶”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但现实是:自动驾驶引起的事故频发,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让这项技术的前景充满变数。

一、自动驾驶的“火”与“祸”

1. 新能源车的“必吹”功能,但事故频发

“幽灵刹车”、NOP追尾、NGP误判车道……自动驾驶相关事故在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

部分车企过度宣传“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误判系统能力,手离方向盘、脚不备刹车,最终酿成悲剧。

2. 中国路况: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场”

电动车、三轮车、外卖小哥“蛇形走位”——AI再强,也预测不了下一秒谁会突然窜出来。

加塞、远光灯、压实线变道……中国驾驶员的“灵活”操作,让自动驾驶系统“CPU烧干”。

结论:

“L2级辅助驾驶”尚可一用,但完全自动驾驶?十年内别想普及!

二、无人驾驶?先搞定这5大“地狱级难题”

1. 法律与责任:车主喝酒抽烟,算谁的锅?

如果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后喝酒,发生事故,责任归车企、车主还是AI?

现行法律仍以“人驾”为基础,无人驾驶事故判定尚无明确标准。

2. 道德困境:撞人还是撞墙?AI怎么选?

遇到突发情况,系统是优先保护乘客,还是避让行人?

“电车难题”无解,车企不敢让AI做决定,否则舆论炸锅。

3. 中国驾驶员素养:AI遇到也得“崩溃”

“我打转向灯了,但就不让你!”——加塞成常态,自动驾驶的“礼貌让行”反而吃亏。

“远光灯+龟速占道”——夜间行驶,激光雷达再强也抵不住“光污染”干扰。

4. 极端路况:AI的“知识盲区”

乡村土路、无标线小巷、暴雨积水……这些场景,连老司机都头疼,AI更难适应。

“鬼探头”——行人、电动车突然冲出,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也未必100%识别。

5. 成本与普及:L4级系统贵得离谱

目前L4级自动驾驶硬件(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成本超 10万元,普通车根本用不起。

“无人出租车”运营成本高,短期内难以盈利。

三、未来十年:辅助驾驶可行,完全自动驾驶没戏

1. 短期(2025-2030):L2+/L3级辅助驾驶成主流

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封闭道路相对可控,车企会重点推广。

城市通勤辅助:红绿灯识别、自动跟车可用,但复杂路口仍需人工接管。

2. 长期(2030后):特定场景落地,全面普及仍难

园区/机场摆渡车:低速固定路线,安全性较高。

货运物流:高速干线自动驾驶卡车可能先行。

3. 完全自动驾驶(L5):遥遥无期

除非所有车都联网、所有道路标准化,否则“无人驾驶”只是理想。

驾驶员行为不可控,AI再强也架不住“人为意外”。

结论:自动驾驶可以期待,但别太乐观!

现阶段:L2级辅助驾驶可用,但千万别完全依赖。

未来5年:城市NOA会进步,但人工接管仍是常态。

无人驾驶?先等法律、技术、路况、驾驶员素质全部跟上再说!

最后送上一句忠告:

“自动驾驶再智能,也不如自己握紧方向盘靠谱!”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