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比亚迪, 加速“造人”
来源:中关村在线 2025-05-08 07:22:04
大字

车企“造人”热潮下,这家公司正在加速狂奔。

近日,相继入股智元机器人的比亚迪和北汽,又在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PaXiniTech,下称:帕西尼)项目上,不期而遇。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继2024年6月获北汽产投入股后,触觉感知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帕西尼于今年4月22日,又获比亚迪超亿元战略投资。

据悉,这是比亚迪本年度抛出的首笔重磅股权投资,也是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完成的最大单笔投资。

事实上,比亚迪是少有采用自研+投资“两手抓”策略的车企。

早在2022年,比亚迪就成立智能化研究团队,该公司去年底发布的2025届智能化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中,就透露了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四足机械狗、多模态机械结构等研究方向。

另有消息称,比亚迪十五事业部已开启人形机器人项目,项目代号“尧舜禹”。

“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一步到位,或是比亚迪投资的关键

帕西尼成立于2021年6月,创始人许晋诚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从日本机器人学界权威菅野重树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早稻田大学的菅野机器人实验室曾研发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

官网信息显示,帕西尼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HAPTA异构多核阵列软硬件架构(Hetero-ArrayProbingTactileArchitecture)的ITPU多维触觉处理单元(IntelligentTactileProcessingUnit),以及基于触觉与视觉多模态感知模型和前沿Al算法的人形机器人TORA-ONE和触觉灵巧手DexH系列。

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被称为机器人“感知觉醒”的关键,亦是中国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据36氪消息,经过对全球触觉传感技术路线的系统性评估,包括视触觉、电容式、电阻式等主流方案的多维度对比测试,比亚迪最终锁定帕西尼自主研发的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技术方案。

据介绍,帕西尼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推出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阵列式多维触觉传感器:可在1秒内实现一百万次超高触觉采样,同步捕捉六维力(三维力+三维力矩)、材质、温度、回弹等15种触觉感知信息,并以全量程0.01N的精细力识别能力,进行远超人类的1000Hz进行高频输出,为具身智能体提供业内顶尖的类人般丰富细腻的触觉交互信息。

灵巧手

帕西尼发布的全球首款“多维触觉+AI视觉”双模态机器人末端一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单手集成1140个ITPU多维触觉传感单元,能够实现多维阵列力感知及材质、温度、纹理等15种物理属性实时解析。同时,创新采用4指16自由度(13主动+3被动)仿生机械结构设计,其中拇指独立4主动自由度,在省去冗余小拇指的基础上,可完成超90%的核心手部动作。

另外,手部搭载800万像素高清手眼相机,配合柔顺灵活的运控能力及高精度力控,可精准实现抓、握、捏、按、手指开合等复杂动作,完美执行易碎品抓取、精密装配等高难度复杂操作。

人形机器人

帕西尼发布的业界首款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TORA-ONE,全身拥有53个自由度,配置多自由度灵活双臂和4指仿生灵巧手。双手搭载了2000多个ITPU多维触觉传感单元,加持VTLA-Mod-el(视觉-触觉-语言-动作多模态感知模型)与PX-Core,赋予机器人精细灵敏的全面感知能力与强大的交互能力,从而能够快速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环境,完成多种场景下的柔顺灵活交互协作。

此外,TORA-ONE底盘和躯干采用高度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需求,实现功能的灵活配置与场景的精准适配,其腰部结构可自如折叠,1.46m-1.86m自适应身高满足多种高度空间作业所需,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精密制造、医疗康养、仓储物流等多种场景。

不难发现,帕西尼是国内少数可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且拥有完整多维触觉“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的企业。

而这,或许正是继投资智元机器人近两年后,比亚迪入股帕西尼的关键原因之一。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传感器,还是灵巧手,抑或是人形机器人,帕西尼与比亚迪的合作,都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协同。

加码下注“从第六到第一”,战略合作是核心

早在2023年8月,距离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开启创业尚不足半年,比亚迪就早早入场,成为智元机器人这家明星创企的早期产业投资方。同时,比亚迪员工跟投平台——创启开盈,也同步入股智元机器人成为股东之一。

尽管下场不算晚,但是截至目前,比亚迪持有智元机器人2.3801%股份,即便加上创启开盈持股0.0119%,仍位列外部第六大股东,略低于高瓴创投、蓝驰创投、红杉中国、中科创星、腾讯。

相比于投资,比亚迪与智元机器人的合作更具看点。2024年10月,在深圳国际车展上,后者的远征A1机器人就在比亚迪展台,现场拧底盘螺丝、查外观瑕疵。

有了“前车之鉴”,帕西尼成为比亚迪在“造人”道路上,直接投资的第二家创业公司。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目前,比亚迪持有帕西尼13.3738%股份,系第一大外部股东。由此可见,比亚迪对于帕西尼的看好。此外,北汽产投合计持有帕西尼3.2848%股份。

在“战略投资”这一定语之下,比亚迪和帕西尼的战略合作,显然更具想象空间。

仅以传感器为例,在舒适度提升、人机交互、道路感知、安全保障等方面,多维度触觉传感器都将扮演重要角色,让汽车拥有更多元的功能和智能化的应用,让驾乘人员的体验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帕西尼官网信息显示,针对某车企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客户,围绕车内智能座舱,方向盘握持等人机交互方面,部署多维高精度阵列式传感器,实现了区别于传统座舱内的视觉、听觉等交互形式,有效提升驾乘体验。

同时,针对某车企客户,定制智能座舱触觉传感监测解决方案。该方案围绕车内智能座舱,对驾驶者及乘客进行坐姿、握持等多方面的触觉传感监测。结合PX-3A高精度传感器自身性能优势,实现座舱灵活大面积部署。在行车出现意外情况下,安全预警及触发响应时间有效缩短75%以上。

而这,自然也能“复刻移植”到比亚迪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没有获得比亚迪直接投资,但是借由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在2013年向优必选投资800万元,这两家公司的合作“水到渠成”。

2024年全年,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系列大举进入车厂,进行单机智能的1.0实训,其中就包括比亚迪。

据介绍,在比亚迪工厂,WalkerS1与Wali瓦力工业移动机器人T3000、L4级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无缝协作,实现了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成为行业首个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MES)协同作业的应用案例。

投资之外自研亦在加速,技术复用是焦点

2024年11月,在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比亚迪就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

也正是在“1000亿元”的整体投入下,比亚迪有足够的底气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用“自研+投资”两条腿走路。

早在2022年,比亚迪就已成立智能化研究团队,通过深入挖掘公司规模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展开各类机器人本体及系统的定制开发,不断增强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加速落地应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目前,(上述)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比亚迪方面介绍称。

2024年12月13日,比亚迪发布的2025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显示,将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智能化研究团队,招聘岗位主要涉及高级结构工程师、高级机器人工程师等,研究方向涉及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四足机械狗、多模态机械结构、机器人维护、机器人售前售后工作等。

仅仅十余天后,有消息人士称,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研发具身智能,事业部最高负责人罗忠良直接主管该项目。

为更好地推进此项目,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科技研究院的部分员工被独立出来,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后更名为未来实验室,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包括机器人的研发。目前,该实验室正在积极招募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

另据雷锋网消息,比亚迪十五事业部开启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内部代号为“尧舜禹”。

需要注意的是,据21世纪经济消息,去年12月30日,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门回应上述消息,相关人士表示不予置评,一切以公告为准,公司暂未涉足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

无论是自研还是投资,在产业协同上的“技术复用”,无疑是比亚迪与智元机器人、帕西尼、优必选等公司携手的焦点。

据悉,比亚迪已经与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公司合作研发,涵盖了机器人关节的驱动器、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能将汽车领域的电池、电机、热管理等技术复用于人形机器人,如刀片电池供电、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液冷技术等,从而缩短研发周期。

未来,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相关布局,究竟能为其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竞争中,抢占多少优势,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本文源自:猎云精选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