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车企一哥”上汽集团,如今却面临净利润暴跌8成,少卖100万台车的窘境,这究竟是怎么肥四?
2024年,上汽集团的销量数据让人直呼“伤不起”。
整车批发销量只有401.3万辆,同比减少了20.07%,足足少了100万台车!
这数字,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遥想当年,上汽可是国内车企的扛把子,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不禁让人唏嘘。
说白了,这就好比一个学霸,突然考了个不及格,这落差,谁受得了?
更扎心的是,曾经的“利润奶牛”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次也拉胯了。
两者加起来,就比去年少卖了68万台车!
尤其是上汽通用,简直是“自由落体式”下跌,全年只卖了43.5万台,同比暴跌56.54%,少了61.5万台!
你品,你细品,这是什么概念?
这可是直接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啊!
销量下滑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合资品牌的光环逐渐褪色。
过去,大家买车都认准大众、通用,觉得“洋品牌”就是好。
但现在,自主品牌崛起了,新能源汽车也开始抢占市场,合资品牌的优势自然就不那么明显了。
上汽自身的新能源转型也比较缓慢。
虽然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但和比亚迪、特斯拉这些“狠角色”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2024年,上汽新能源车终端交付约136.8万辆。
这个数字看似不错,但放在整个销量盘子里,占比还是不够高。
与比亚迪动辄百分之几十的新能源占比相比,上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上汽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市场表现也比较平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说明,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困境,上汽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与华为的合作。
双方联手打造了“SAIC尚界”品牌,计划推出中高端智能电动SUV。
这无疑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上汽不得不走的一步。
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如果能和上汽的造车经验相结合,或许真能碰撞出一些火花。
合作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双方的诚意和执行力。
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淘汰。
而且,上汽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主要定位20万元左右的主流SUV车型,这意味着他们将直接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除了外部合作,上汽内部也进行了一番“大手术”。
2024年2月,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签发了《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调整了63名高管!
这力度,简直堪比“刮骨疗毒”啊!
4月底,新的领导班子也正式敲定,贾建旭亲自挂帅,担任执行管理委员会主席。
这说明,上汽高层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心彻底改革。
这次人事调整,主要是为了整合荣威、MG等自主品牌业务,加速内部改革。
过去的上汽,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效率低下。
现在,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决策效率。
除了新能源和内部改革,上汽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上汽海外市场整车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
这说明,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上汽的重要增长点。
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需要持续投入,而且还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和捷仕达名爵汽车印度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就出现了同比下滑。
这说明,海外市场并非一片坦途,上汽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布局。
屋漏偏逢连夜雨,上汽不仅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还面临巨额投资损失和品牌价值受损的问题。
2024年,上汽在智能驾驶、芯片等新兴领域的投资面临巨大风险。
这些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给上汽的财务状况带来了压力。
为了提升销量,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采取了大幅降价促销的策略,虽然短期内提升了销量,但也损害了品牌价值。
这就像饮鸩止渴,长期来看并非良性发展模式。
在一片灰暗之中,也有一丝曙光。
2025年一季度,上汽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
销量同比增长13.3%,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1.4%。
这说明,上汽的改革措施正在逐步生效。
上汽能否抓住机遇,重塑辉煌?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这家曾经的“中国车企一哥”,能够早日走出困境,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