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衣,全网又喜提新称号了。
前年还是“男人女人最好的医美”,去年变成“古希腊掌管户外的神”。
今年又成了全网新顶流蓝战非的“白月光”。
蓝战非有多爱冲锋衣?曾经在视频里直言不讳,“户外运动,我只买伯希和。”
这个伯希和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以为是高端运动鞋,以为是运动装,甚至有人刚听到以为它是个外国货。
实际上它是个土生土长的国货冲锋衣品牌,从安徽亳州起家,这些年开到全国,在一二线城市开出146家门店。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向跟服装八竿子打不着的腾讯,竟然也是这个牌子的背后高人。
2025年3月,腾讯完成对伯希和3亿增资,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最大机构股东,伯希和估值高达约28亿。
能得到大佬青睐,当然这也归功于伯希和自己足够争气。
最近这两年,收入从3.8亿狂飙到17.6亿,利润更是实现10倍的增长,调整后净利润从2022年的2760万元暴涨至2024年的3亿,净利润率从2022年的7.3%升至2024年的17.2%,比始祖鸟的4.5%还高。
最近还要上市,一旦成功就是妥妥的国内高性能户外第一股。
能让腾讯和蓝战非同时看中,伯希和显然还是有点本事的。
中国小透明,2年闯进始祖鸟盲区
一说冲锋衣,人们默认就是始祖鸟一己称霸。
哪怕中国有个冲锋衣小镇,也逃不开“始祖鸟平替”的标签。
说白了只要在这个圈子,就逃不开始祖鸟的“无形压迫”。
一开始,伯希和同样没躲过这个定律,也是向始祖鸟对标看齐。但现实证明,学习始祖鸟并不能超越它,反而只能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所以,诞生以来整整8年伯希和都是个不算起眼的小品牌,直到2022年,销售额都只有3个亿左右。
然而转机发生在近2年,伯希和就像突然开了窍,在户外圈逐渐站稳脚跟。
甚至现在有了新的说法,户外圈认可的冲锋衣,国外有始祖鸟,国内就是可隆和伯希和。
始祖鸟自不必说,可隆以“玄学”logo出圈,只有伯希和靠着接地气和不那么高到离谱的定位,成了年轻人的新心头好。
在伯希和官方店铺内,最畅销的冲锋衣售价仅499元,价格低于同类户外运动品牌,部分户外抓绒衣甚至只要149元,与迪卡侬同性能的价格接近。
有人上班当通勤工服下班去钓鱼毫不违和。还有人暴力穿衣,即使穿坏了也不心疼。
当然,伯希和能这么快翻身,还得是靠一点:闯进始祖鸟盲区。
论材质、论专业、论资历,可以说没人比得过始祖鸟,但有一点始祖鸟却比不上中国同行,那就是验价比。
这几年,“穷鬼”冲锋衣的确有大机会。
如果说始祖鸟是踩到了有钱有闲“中年中产”的红利,那么各种中国同行就是抱住网购大腿,抓住价格敏感的年轻人。
比如骆驼孵化的平价新品牌“熊猫”在2024年卖出60多万件平价冲锋衣,在抖音平台销售达到8亿。
伯希和更是如此,论网购的资历可谓是一众户外品牌的祖师爷,它是最早一批入驻网购平台的品牌,当大牌还在为线下排队黄牛乱出而头疼时,它早已靠着DTC模式(直面消费者)赚得盆满钵满。
而和一众拼价格的国产同行比,伯希和则又是一股清流。
大几百的售价不算太低但又不是高到够不着,但技术上却有真实力,不输哥伦比亚等国际品牌,给人一种“始祖鸟一半的价格,获得同款体验”的奇妙性价比。
哪怕很多人没听过,也不耽误它卖的火。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累计销售约380万件冲锋衣,远高于行业其他头部玩家的增速。
瞄准“既要又要”,能火实属是情理之中。
从驴友心头好,
逆袭“体制内”战袍
伯希和的逆袭速度之快,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一开始,伯希和还是从驴友圈先火起来的。
都知道驴友最看重的除了专业还是专业,伯希和有一套自研的技术体系,在防水、透湿、耐磨等方面表现不错。曾有驴友夸,“从三千米海拔突遇暴雨,实测抗造指数吊打某些国际大牌。”
但光是征服驴友圈还不够,能从一个小众品牌到年入十几亿的户外巨头,伯希和明白一点:专业只能征服同好,整活才是财富密码。
1.一传十十传百,抓住体制人“小心机”
为了在大众面前提高存在感,一般的品牌顶多是搞搞社区活动,伯希和却很会搞事:要玩就玩最牛的。
宣布与游美营地达成合作,还常年赞助“伯希和杯”全国滑雪登山冠军赛。有人感叹,“没想到有一天穿上伯希和的衣服也能有成为专业科考队的即视感。”
它还大步一跨,找到了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登山队及户外社团的户外运动,连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极赛事都有它的刷脸。2016年还有人穿着伯希和登顶珠峰。
一边在各种赛事上频繁刷脸,另一边伯希和也很懂体制人的“小心机”。
首先是定价上有巧思,相较于动辄数千元的始祖鸟等高端品牌,伯希和定价多在数百元至千元区间,避免“高奢行政”标签,又高于普通快消,符合体制内对“适度消费”需求。
其次在外观上,伯希和既有亮色设计,也有灰白、深蓝等主色调。在体制内环境不张扬,相当符合“不抢风头”的职场潜规则。
在一些国企,伯希和直接成了员工团建团购标配。
2.冲锋衣里加“猛料”,征服的不止有老炮
品牌大众好感度的提升,光是征服圈内或体制人当然是不够的。
其实相比始祖鸟等几十年大牌,伯希和的户外底蕴并不算特别深厚,这是明显短板,甚至一开始在鄙视链就落了下风。
短板拼不过,那就另找长板。伯希和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位成“致力于成为中国新一代户外运动及装备的领导品牌。”
既然是新一代,就要知道新一代到底喜欢什么。相比其他走简洁风、只请大佬代言的户外品牌,伯希和主打一个词:够反骨。
2019年,它跑到巴黎米兰时装周,让一个冲锋衣加入各种国潮元素从而大出风头。
此后还找到成毅代言大打年轻牌。现实证明也很有效果。
明星代言物料发布后14小时内,全平台GMV突破6000万元,一举就成了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冲锋衣品牌。
就这样,一个户外小透明,硬是干出不输网红品牌的人气。
户外鄙视链,吃到“唐僧肉”没那么难
有一说一,现在的冲锋衣是越来越卷了,甚至大有前两年防晒衣的架势。
有的卷工艺面料,鸟牌主线光是硬壳夹克这一个品类,就被分成Alpha、Beta、Zeta三大主系。
还有的卷场景,比如成为大学生校服的北面、被户外老炮穿去野外的巴塔哥尼亚等。
还有的卷穿搭。上班穿商鸟,户外玩民鸟,耍帅入军鸟。
在这背后,是冲锋衣的国民度越来越高,上至五六十岁大妈,下至小学生,普通人的衣柜里总能翻出那么一两件。
毕竟一个共识是,无论你身处何种职业赛道、穿着场景,一个最保守也最标配的穿衣需求是:
既要体面有加,又不会太出风头,同时又少不了防水防风基本性能。
这也正是冲锋衣的看家本事。在近年成为消费领域的热门赛道,冲锋衣是最核心、增长最快的品类。国信证券研报称,运动户外所有品类中冲锋衣的增长断崖领先,超过40%,连瑜伽裤、防晒服都露出颓势。
卷的另一面,就是中小户外品牌吃到“唐僧肉”似乎越来越难。
不少昔日中高端老牌冲锋衣如哥仑布、极星、奥索卡等,如今逐渐淡出市场,更多的新创品牌想出头也相当难。
头部效应越来越强,能拿到逆袭剧本的凭啥就是伯希和?
其实,伯希和也曾有过“偏科”的苦恼。收入高度依赖冲锋衣。为解决偏科,伯希和没少出钱又出力。对外投资了10多家企业,还在2020年就引入韩国帆布鞋品牌Excelsior。还会卖帐篷、登山杖、鞋履等。
但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最赚钱的还是冲锋衣。
还是那句话,把一件事做好不容易。综观出圈的国产品牌,无论可隆还是伯希和,分析它们的走红路径,都少不了成体系的打法:
轻中产赛道+本地化改造+硬核技术=出圈密码。
技术当然是最基础的底线。有行业人士称,伯希和的eVent蓝标专业级面料,与始祖鸟的Gore-Tex Pro系列性能相当,以1/3的价格实现了90%以上的性能重叠。
打破国际品牌的技术垄断,才能扭转消费者“国产冲锋衣只有便宜”的刻板印象。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光有技术在线不够,还想要的更多:
一件冲锋衣,要技术硬核要性价比,也要穿的舒服,还能全场景低调装X。
纵观中国品牌就很懂这一点,如果说可隆就已经够中庸,那么伯希和则是把中庸进一步做极致。
比如一个细节是,伯希和在圈内会有“堆料王”的绰号。
这是因为,伯希和会找到全球顶尖户外面料供货商及功能科技公司长期合作,将POLARTEC、eVent、PERTEX、VIBRAM、CORDURA、 RECCO等诸多先进面料与技术用在产品,哪怕推出最贵的系列,也不过是始祖鸟的均价。
“穿它上班能防老板PUA,周末爬山还能挡八级大风。”
不得不说,年轻人捕猎各种国货冲锋衣的本质,和曾经中年人的文玩、摄影、钓鱼类似。
好用不贵,逼格到位。
理解并消化年轻人的既要又要还要,这也是中国品牌的智慧。
中国人更懂中国人,这个道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