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40年后, 大众重新赢在“本土化”丨人汽
来源:西藏日报 2025-05-06 10:24:22
大字

重新开局,进入智电化成果“落地元年”。

位于龙腾大道2350号的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初见之下并没有想象中的气势恢宏。然而无人机航拍的视角,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震撼之感。

作为近两年徐汇西岸炽手可热的新艺术坐标,鲜少有人清楚它的前身竟是105年前上海水泥厂的预均化库。曾经,这家水泥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百年沧桑,华丽转身。2025年四月,有着91年历史的大众汽车集团,选择在这里吹响智电时代“全面进击”的号角,寓意不言自明。

在“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上,大众旗下各品牌共计十款车型联袂亮相,其中包括五款全球首发车型。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说,这是大众集团产品与技术的巅峰代表,也是集团品牌矩阵的最佳印证,它们充分彰显大众汽车集团的转型实力。

次日的上海车展上,奥博穆和他的老搭档——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接受了媒体采访。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奥博穆(左)与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瑞德(右)

这一次,大众汽车集团和大众中国的两位掌门人,谈得最多的是:大众集团转型不是纸上谈兵,“在中国,为中国”不是一句空话。

采访间外震耳欲聋的音响声不时敲进耳膜,两位“中国通”的访谈紧张中又不乏轻松。当记者告诉他们:有人在直播关注你们,奥博穆笑了,说一会儿他和贝瑞德也要去逛展,“你可能也会在镜头中看到我们。”

“我们不是纸上谈兵”

“大约两年半以前,大众汽车集团启动了重大的战略重组,制定了明确的‘十点行动计划’。其中,中国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奥博穆开场将时间拉回到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至关重要的转折时刻——虽然相较于其它跨国车企,它已经是最激进的智电转型者,但是,经过对中国市场的全面评估,大众集团高层仍然意识到产品战略存在不足,也缺乏推动中国业务发展的有效方法。

“在中国,一切都讲究速度。我们意识到必须加快步伐、奋起直追。”奥博穆说。

为此,大众中国团队联合集团旗下各品牌,共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国战略,这包括以中国合肥为中心并持续投入约35亿欧元,拓展本土创新基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在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既有的合作基础上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现在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我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展现实实在在的成果。”奥博穆强调,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里,以“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为纲领,大众汽车集团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

“如同四十年前中国业务启航,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全新未来再次由上海开启。”贝瑞德则介绍说,以本次上海车展为起点,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开启“交付元年”。它集中体现在:新车型、新设计、新的电子电气架构CEA,以及新的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

以新车型为例,南北奥迪和大众品牌都有全球首发新车,并且,“这些车型都将在18个月内推向市场。”

一汽奥迪方面,基于PPE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奥迪A6L e-tron,轴距较海外版增加132毫米,搭载高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配800伏充电技术,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70公里,新车计划于2025年内上市。

上汽奥迪方面,则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新车最大输出功率高达579千瓦,百公里加速3.4秒,同样搭载奥迪高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70公里,新车将于2025年夏末正式上市。

大众品牌方面更是推出三款概念车。其中,上汽大众ID.ERA是大众品牌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支持L2++级城市导航驾驶辅助功能;大众安徽ID. EVO概念车是一款全尺寸纯电SUV,新车搭载800伏平台,支持L2++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一汽-大众ID. AURA概念车,则是大众汽车首款基于CMP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打造的紧凑型轿车。三者量产车型都将于2026年面市。

此外,大众集团自主研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首次亮相,该系统最高可实现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并为L3及以上级别解决方案的迭代研发奠定基础。2026年起在大众汽车新一代紧凑级车型上落地。

时间再拉长一点,奥博穆透露:到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出约20款纯电动及电动化车型,它们都将搭载最先进的技术,并配备领先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同时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到2030年,大众计划推出覆盖集团各品牌的约30款纯电动车型,这些车型都将实现智能化、全面互联,并深度融入本地数字生态。

“这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电动化攻势。”奥博穆说。

“我们没有单打独斗”

如你注意到,本届上海车展跨国车企都拿出了十足的进攻姿态,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两年中国市场将由自主品牌内卷,转变为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也是唯一一家产品、技术乃至产业链布局最完善、最成熟的跨国车企。为何大众能够在这一轮话语权之战中拔得头筹?

“我们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贝瑞德的这句话可以视为最佳注脚。

在贝瑞德看来,大众已经算得上是半个中国企业,这包括大众与中国的三家合资伙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大众安徽,都是中国本土企业,其中多数合资企业由中方控股,大众作为持股方引入品牌,通过紧密协作,一起开展本土化研发、携手开拓市场。

“与传统意义上100%独资的外国企业不同,我们始终与中国伙伴共同运营。我们在中国拥有超过8万名员工,设有30多家工厂,深度扎根中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众品牌汽车多数实现本土生产,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整个供应链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贝瑞德说。

进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大众集团不仅延续了坚持由中国团队主导业务运营、服务中国消费者的模式,还积极拥抱中国科技公司加速前进。

通过与小鹏汽车、地平线等中国头部公司合作,大众将德国的工艺技术、质量和安全标准,与中国本土化开发的软件、架构、数字化、互联技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以期实现智电化弯道超车。

例如,大众集团全新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CEA,就是由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共同加速开发实现。同样,大众在合肥建立的本土研发中心,技术之先进、功能之完善截至目前可以说没有对手。

除了产品、技术、战略融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还有一个特点:外籍高管非常积极融入中国文化。除了与中国早有渊源的同济大学校友奥博穆,两年半以前与中国结缘的贝瑞德,如今也成为了半个“中国人”。

贝瑞德此前透露,他一直在努力学中文。这包括,他尽量在每个重要场合都以中文开场致辞,在一天前的大众之夜上他就说了长达一分半钟的中文,在坚持说出提纲挈领的“重新开局,聚势而出”八个字之后,他才略带遗憾地告诉全场观众:“现在我说英语”。

在各种翻译软件频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一门当地语言早已经不是必须之举。贝瑞德坚持这样做,本质上乃是因为——

“这源于我们大约三年前做出的一个决定:是留还是走?有些企业选择了离开,但我们决定留下来。既已决定留下,便要全力以赴,倾注所有的热忱与决心。”

“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

“我曾用健身房来比喻汽车行业,我们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进步。现在,我们感觉比两年前更有竞争力了。”奥博穆说。

全力以赴的大众汽车集团,如今依旧是跨国车企领头羊,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继续领跑市场,当然也是众望所归。

但是,作为大众中国的掌舵者,贝瑞德说:“我们并没有松口气。”

“我们充满信心,但我认为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仍将充满挑战。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在他看来,大众中国目前正处于新项目落地执行的阶段,远未到庆祝的时刻。

作为传统跨国车企,大众集团在中国将面对持续的挑战:

一是中国本土车企擅长的内卷,今年只会更加激烈,大众在体量上已经有了不止一个强劲对手;

二是以往的跨国车企老对手们,随着后者新能源战略下的全新车型相继入市,究竟谁能在中国消费者心智中胜出,现在还是未知数。

“我们深知,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反应更迅速、运营更高效、成本更具竞争力,同时还要更加精准地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正是我们当前全力以赴的方向。”

贝瑞德说,大众集团不会仅仅依靠推出新的产品阵容来打动中国消费者,而是要在全方位满足其期望的同时,“让他们真正地爱上我们的车型”。

这可不单单是提供一辆优质汽车那么简单,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同样至关重要。比如,这款车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为什么它能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驾乘体验?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它又能为用户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的改变?

清晰地讲述这些故事,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所在。贝瑞德坦承,大众集团也在不断加速学习,努力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他认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距离的冲刺赛——如今,这场竞争的“季后赛”已然拉开帷幕。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在这个十年结束之际,谁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专注打好属于我们的这场比赛。”

紧张的节奏早已渗入大众中国的日常。从来没有哪一年像如今这般日夜兼程,特别是直播开始卷高管、视频切片流行于各个社交平台的时代,大众中国的员工们切实感受到了不亚于新势力的工作节奏。

好消息是,过去数年的蛰伏与准备,每一步都算数。“随着战略成果开始落地,我们就打了翻身仗了。”在大众集团之夜,大众中国内部人士欣慰地对人汽传媒说。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