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东风有限武汉工厂关闭传闻引热议, 汽车产业格局生变, 业内关注后续影响
来源:东方网 2025-05-10 03:35:39
大字

你说,一个手握金饭碗的“隐形富豪”,突然被传要变卖家产,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反常?说的就是东风有限,这家公司,你可能觉得它“查无此人”,但它旗下的东风日产,你肯定听过,那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

东风有限,你说它“存在感”弱吧,它又是东风汽车集团和日产汽车的“爱情结晶”,业务范围那是相当的广,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啥都沾点。但你要是问大街上的人,东风有限是干啥的,估计十个有九个得懵圈。原因很简单,它不像上汽通用、广汽本田那样直接面对消费者,主要在幕后“搞事情”,也难怪大家对它“不熟”。你品你细品,这种“低调”的幕后大佬,最近却因为“关厂”传闻上了热搜,这反差,啧啧,故事的味道出来了!

话说这事儿啊,还得从“东风有限武汉工厂可能关闭”的传闻说起。官方当然是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说工厂运转正常,没这回事儿。但空穴来风,必有蹊跷。这传闻,说白了,还是销量惹的祸。销量不行,产能就过剩,工厂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咱先看数据,2024年,东风日产和郑州日产的销量那叫一个惨淡,双位数下滑,加起来还不到70万辆,直接腰斩。今年一季度更夸张,东风日产销量同比下滑28%,郑州日产更是只有区区9000辆。这数据,看着都让人心疼。

这也不是东风有限第一次“动刀子”了。早在2023年,常州工厂就关门大吉了。官方的解释是,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这话听着挺官方,翻译过来就是:日子不好过,得省钱。

更惨的是郑州日产,原来靠皮卡、轻型商用车混饭吃,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一来,直接被打懵了。产品更新慢,品牌影响力也上不去,销量和利润自然跟着遭殃。2024年,郑州日产累计销量只有4万辆,连续三年下滑。你说这工厂,能不让人捏把汗吗?

说白了,东风有限的困境,也是整个合资品牌的缩影。现在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那是真崛起了,比亚迪、吉利、长城,哪个不是风生水起?消费者也变了,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配置那叫一个追捧。合资品牌如果还抱着老一套,那肯定要被市场淘汰。

而且不只是东风有限,整个东风汽车集团都面临销量下滑的压力。2023年,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量为242.12万辆,同比下降16.73%。集团整体表现不佳,也间接影响了市场对东风有限及其下属工厂的信心。

放眼整个汽车圈,日子难过的合资车企可不止东风有限一家。广汽三菱停产了,长安铃木也卖身了。你说,这到底是咋了?其实就是大环境变了,合资品牌的好日子到头了。

但话说回来,东风有限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武汉市政府对汽车产业那是相当重视,各种政策支持,又是补贴又是优惠,希望能扶持一把。而且,日产汽车也表示要在中国追加投资,搞新能源汽车。这说明,日产对中国市场还是有信心的。

光靠外力肯定不行,还得靠自己。东风有限也开始“自救”了,又是架构调整,又是品牌整合,希望能提高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023年初,东风有限与东风日产两级总部开启一体化整合运营,撤销东风有限五大总部及下设机构。2020年,东风启辰品牌重新归入东风日产旗下;2022年,英菲尼迪品牌也被纳入东风日产管理架构。

旗下的品牌也开始积极转型。东风日产和Momenta合作,搞起了智能化,推出了N7轿车,搭载了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高通骁龙8295P处理器。价格也很给力,起售价不到12万,顶配才15万,上市1小时订单就破了10000台。这价格,简直是“屠夫价”,直接对标自主品牌,甚至让大众、丰田都感受到了压力。郑州日产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全新车型Z9和“星核”平台。

而且,2024年初,东风有限还进行了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这说明,东风有限也在积极求变,希望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东风有限的未来,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能不能抓住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风口,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关键。就像打牌一样,手里的牌不好,更要动脑筋,才能逆风翻盘。

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且看东风有限如何破局!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