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汽车业掀起“去牛皮运动”
来源:北晚在线 2025-05-06 07:12:39
大字

作者 / 莫 莉

设计 / 柴文静

2025年4月,一场由智驾系统引发的致命事故,让整个汽车圈陷入集体反思。信任危机下,“浮夸表述”集体退潮,硬核指标成为检验车企生命力的标尺,车企掌门人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严谨叙事”与“安全叙事”。

这个月,早就看不惯的魏建军掀起了全行业的“去牛皮运动”。他直言,“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布会,越来越不严谨了。”

就此,他要求发布会砍掉所有“百万级”“遥遥领先”话术,要求“说实话、办实事”“浮夸的句子不能说”“一句吹牛皮的话都不能说”。

各种吹牛皮的话,都是极具传播力的表述,带来了现象级流量,但也埋下隐患。

比如,消费者往往因为L2级辅助驾驶被包装成高阶智驾,从而就相信这是自动驾驶,风险也就随之而来。随着工信部近期发布“禁止夸大驾驶辅助宣传”的禁令后,各个车企在介绍“智驾功能”相关体验时,都开始使用“辅助功能”一词形容,避免直接提及“智驾”。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原本智驾是对自动驾驶的一种可能带来误导的匡正,但是随着智驾被人随意改成高阶智驾,这种匡正意味也就随即失去,最后不得不一律使用驾驶辅助一词。当然,这也让那些驾驶辅助水平真正高人一筹的企业也有苦说不出。

当然,除了智驾,汽车行业的牛皮还有很多,这场“去牛皮运动”能不能成功展开,还是一个未知数。

01

发布会不许讲什么1000万(以内)、500万(以内)最好的车这种浮夸的句子,一句吹牛皮的话都不能说,也希望大家监督。

——魏建军

长城汽车董事长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准备以身作则,“整顿”车圈发布会了。

4月16日,魏建军发视频称:“这次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我就不主讲了,为什么呢?我们的总裁穆峰自告奋勇,要开一个讲得最好的发布会,我也是挺期待的。”

魏建军说:“现在,做技术的,都希望直接和用户沟通、交流,也说明我们进步了一点点。当然,我还给他们提了要求,发布会不许讲什么1000万(以内)、500万(以内)最好的车这种浮夸的句子,一句吹牛皮的话都不能说,也希望大家监督。说实话有点难度,有什么想听的和建议,就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总裁穆峰他一定能看到,谢谢大家。”

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已经官宣于4月21日举行,号称“开启MPV家庭新时代”,slogan为“有花式营销的长城发布会”“说人话,干实事,不演戏,没套路”。

“我感觉汽车行业的发布会,越来越不严谨了,所以我让穆峰一定要说实话,办实事,也请各位网友监督。”魏建军说。

02

3年内,蔚小理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合作。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存活率为0。”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参加一场直播对话栏目在谈到蔚小理未来3年发展趋势时,他说:“(蔚小理)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合作。”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三驾马车”,“蔚小理”一直引领行业潮流。 朱西产表示:“年产量干不到200万辆的,我估计都活不下去,体量太小,研发费用过高。需要用各种方式去合作合资。因为研发投入小了,技术进步就停止了,这么高的研发投入这么小的产量,你就等‘死’。”

他认为,理想汽车是成功者,没犯大错;小鹏前期过于依赖软件,忽视硬件,导致产品问题,但引入王凤英后开始纠正错误;蔚来李斌过于考虑情怀,缺乏技术投入,用投资人钱堆服务是不可持续的。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朱教授的话很大程度上感性大于理性。他的预言大概率会以失败而告终。

03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周鸿祎

360创始人

4月14日,周鸿祎在吉利银河星舰7 EM-i新能源车车间的直播引发全网热议。当工作人员邀请他钻入架起的车底时,这位红衣教主笑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随即话锋一转,“但看完这车的‘肚皮’,我倒是敢躺了。”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要是弓起背,就表示它要攻击你。猫躺在地上露出肚皮就表示很信任你,我们看了这辆车的肚皮,还是很安全的。”

周鸿祎的“猫式信任论”背后,是国产车从“配置堆砌”到“安全冗余”的进化。随后的直播中,周鸿祎还和工作人员一同坐上了这款车开启了行驶体验。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周鸿祎开始了汽车业直播带货的流量变现道路,不会开车的他或许不懂车的好坏,但是他为利银河星舰7 EM-i发声,应该说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04

一个企业的进步从来不取决于几个精心挑选的参数上实现所谓的突破,伪科学可以不计后果地盲目许愿,但科学能做的事情往往有限。敬畏生命,应该是行业行为的最高准则。

——袁小林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

沃尔沃亚太区总部兼CEO

“现在的新品发布会,越来越像是一个各种参数和配置的大卖场。”4月15日沃尔沃XC90发布会上,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火力全开,针对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些乱象开炮。

他说:“安全从来就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硬件软件数据的结合只是基础,更需要强大的工程能力,长久的知识积累和审慎的分析验证。”

这场炮轰背后是市场认知的撕裂。调研显示,35%消费者认为“智驾芯片算力越高越安全”,然而,算力并不等同于安全。

他表示,企业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要自我约束,什么不能说不能做,要自我克制。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袁小林希望相关车企自我克制,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应该是法治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相关惩戒不到位,那么一些企业基本上还是会牛皮照吹。

05

倍耐力公司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它叫‘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翻译成中文就是‘不受控的马力一文不值’。

——朱凌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

“享受速度更要驾驭速度,高性能车是一匹烈马,新手可以骑烈马,前提是这匹烈马接受了专业的调教。”

4月15日,极氪品牌四周年暨极氪007GT上市发布会上,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朱凌如此发言。

紧接着朱凌表示,“享受速度更要驾驭速度,高性能车是一匹烈马,新手可以骑烈马,前提是这匹烈马接受了专业的调教。我们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真正的操控绝对不是对线马力,玩得爽前提是要安全可控,开得快一定要刹得住。”

这一发言,被网友解读为“暗怼”小米,影射小米SU7事故,尤其是那句“开得快一定要刹得住”。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消费电子业跨行造车往往容易带上原来行业的印记,但是汽车却是一个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虽然跨界车早能够带来很多新气象,但也往往会埋小祸根。

06

AI时代,人类行为数据没有价值,99%的用户数据不值得学习。

——余凯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4月18日,上海车展前夕的一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产品发布会上,除了产品,余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一场关于智能驾驶的“反共识”演讲。

“AI时代,人类行为数据没有价值,99%的用户数据不值得学习。”余凯认为,智能驾驶要逼近“驾驶之神”,理性估计,10年后才能实现无人驾驶,乐观预计,5年后实现。

他的理由是,大部分人类司机的驾驶技术和习惯并不好。比如刹车太急、拐弯不够从容。“人工智能产品要超越人的水平,不是以人的水平作为目标。”

余凯认为解决办法是仿真与强化学习。“未来仿真可能最重要,因为在仿真世界模拟各种场景效率比在真实世界高很多,比如一些现实中很少见的场景,在仿真世界可以大量模拟,仿真平台生成的数据更干净、高效。”

他认为,与其花大力气筛选数据,不如只用黄金数据训练。特斯拉用专门车队训练司机获取数据,同时结合虚拟世界仿真。现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顶级玩家已经不依赖司机数据学习了。

07

坚定不看好!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穆峰

长城汽车总裁

4月21日,在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再次强硬表态“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这位技术派出身的总裁表示,在选择动力技术路线的时候,针对于独挡混联和增程两个方向,长城内部做过很多次的激烈探讨。对于增程路线而言,技术门槛低,系统成本也低,开发难度也确实小,但是在中高速场景,由于增程的能量传递链路太长,导致效率特别低,必然会带来效率和能量上的巨大损失。

穆峰进一步表示,“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最好的新能源架构,为什么还要给用户提供退步的增程技术?”

此前,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在微博上针对“增程式混动是落后技术”进行多番讨论,例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别把随性当个性”“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大嘴何必说出来”,同时声称“DHT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只要市场能接受,只要不违法,那么实际上,车企爱用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但这并不表示不允许长城这么说,市场很大,长城汽车有理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自己的用户。

08

随便倒,我们实验时(往车座上)倒了36瓶水,都没有问题。

——余承东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当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邀请知名演员黄渤、马东等人做客鸿蒙智行会客厅。

在直播现场,在余承东介绍问界M8的防水性能时,黄渤拧开手里的矿泉水就往车座上泼冷水,做起了现场测试。

余承东表示:“我以前开过品牌豪车,小孩倒水有把方向盘搞坏过,还有的小孩在座椅上撒尿把电机烧了的,我们这个不怕,都没有问题。”

据了解,问界M8采用了舱内防误泼水设计,覆盖25个场景。误泼水测试水量18L,等效36瓶矿泉水。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虽然现在反对吹牛皮,但如果技术上真的能做到,那就是实事求是,余大嘴就不是余大嘴。

09

感谢大家关心,看到网络上一些传闻,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

——张勇

哪吒汽车原CEO

4月14日,一则“哪吒汽车原CEO张勇被曝身在英国”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面对外界对其“脱责离场”的猜测,张勇不得不在朋友圈如此回应。

从降薪到裁员,再到经销商“求个交代”……自2024年起,哪吒汽车深陷债务泥潭,已经到了融资求生的悬崖边缘。

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方运舟此前曾回应称,从去年哪吒汽车曝出资金链紧张以来,公司一直在寻求融资、努力自救。情况不是那么乐观,还在积极地推进当中。

他说:“我们现在该努力的都在努力,但对于陷入困境的车企来说要进一步融资是很难的。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还没放弃,一直在做各种努力。”

《轩辕商业评论》认为,尽管哪吒汽车已经面临绝境,但是相关舆论包括媒体还是不能胡乱猜测,墙倒众人推毕竟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0

(保时捷)不将小米视为直接竞争对手。小米的低价策略并不能与保时捷的‘驾驶能力’相提并论。

——奥博穆

保时捷CEO

尽管小米推出了1548马力的SU7 Ultra,但保时捷并不将小米视为直接竞争对手。2025年上海车展上,保时捷CEO奥博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有人认为保时捷有点“傲慢”,但它有数据支撑:Taycan2024年在中国销量1.2万辆,均价98万元,用户复购率47%;小米SU7虽月销破万,但首月退订率达15%。保时捷用户平均年龄42岁,家庭资产超3000万元;而小米SU7车主68%为首次购车,均价28万元。

对于事件被热议,4月29日,保时捷中国也进行了回应,称“蔑视对手”“傲慢”“不把小米当对手”等解读是误读。

“保时捷在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动化进程,也将加快提供产品数智化本土解决方案。我们下一款纯电车型将是全新的纯电动Cayenne。”保时捷中国称,保时捷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上涌现的这些优秀品牌,也会非常认真地研究他们的产品。

如今在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低迷的保时捷处处小心翼翼。

2024年,小米推出的新款车型SU7被指与保时捷Taycan相似,引发了抄袭的质疑。时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柯时迈(Michael Kirsch)则表示,好的设计大家心照不宣,相似的设计元素并不代表抄袭。他强调,设计是一个灵感与创新相互碰撞的过程,不同的设计师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有相似的创意。

这番回应意味深长。

2025年3月,小米SU7整车外观专利(专利号:202330807610.2)获批,将小米与保时捷的微妙关系再次推向聚光灯下。

保时捷Panamera、卡宴等经典车型的外观专利已于2023年前后陆续失效,这些曾定义豪华轿车美学标准的设计元素,在法律保护期结束后成为公共领域资产。小米设计团队精准捕捉到这一窗口期,在SU7的流线型车身、溜背造型等核心要素上,巧妙融入保时捷家族设计语言的同时,通过前脸"米"字型灯组、土星环尾灯等创新元素实现差异化。

有人表示,从专利法理层面审视,小米的突围堪称教科书级操作。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良式创新,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