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余承东说“友商只能抄表面, 抄不到精髓”, 这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25-05-09 02:51:39
大字

余承东那句“友商都在抄鸿蒙座舱,但只抄在表面,抄不到精髓”的嘲讽还在耳边回响,2025年鸿蒙座舱生态大会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华为带着HSpace-Link硬件标准、混合大模型Agent架构和半个互联网圈的生态伙伴登场时,那些还在用Android魔改座舱的车企,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智能汽车时代的“功能机”。

这次华为打出的“组合拳”堪称教科书级降维打击。HSpace-Link标准让车载麦克风、氛围灯这些“边角料”硬件突然有了战略价值:你的车机还在控制空调温度时,鸿蒙座舱已经能联动家里的智能窗帘自动调节透光度。

而且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音乐、地图这些头部APP的深度适配,当别家车机还在用手机投屏版本时,鸿蒙座舱的优酷已经能根据车速自动调节视频码率。

最致命的还是那个混合大模型Agent架构。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说“找家适合孩子的餐厅”,别家车机还在机械地列出美团评分,鸿蒙座舱已经结合儿童座椅压力传感器数据、宝宝巴士的适龄内容推荐、甚至根据车载摄像头捕捉的孩子困倦状态,自动筛选出“车程15分钟内+有儿童游乐区+适合短时用餐”的选项。这种“活”的交互体验,确实不是改个UI就能抄走的。

此前车企们面临的选择像极了一场豪赌:押注Android就像买理财产品,有成熟的AOSP底座、现成的Android Auto套壳方案,甚至能蹭Apple CarPlay的生态;而选择开源鸿蒙则像风险投资,要陪着华为从零构建生态。

可惜大多数玩家都犯了三个致命误判:

1. 生态幻觉:以为能用Android应用生态就等于拥有自主权,却忘了谷歌随时可能像对华为手机那样切断GMS。某新势力高管私下透露,他们收到过Android Automotive OS的合规警告,要求整改系统底层日志采集模块。

2. 创新惰性:看着华为在手机端挣扎,就想当然认为鸿蒙座舱也是“五年计划”。殊不知华为用“生态策略”打了时间差:当友商以为他们在搞手机鸿蒙时,深开鸿等伙伴早把OpenHarmony适配到了车规级芯片。

3. 伪全域执念:鼓吹“舱驾一体”的车企,其系统至今连ESP电子稳定程序的实时响应都做不到,所谓的全域不过是把中控屏和仪表盘系统强行打包。这就像给自行车装上飞机操纵杆,除了营销噱头毫无实际价值。

所以,鸿蒙座舱的断代领先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智能汽车的下半场,正在从功能竞赛转向生态决赛。当辰奕智能的鸿蒙认证车载麦克风能直接调用大模型降噪算法,当易微联的智能座椅可以根据高德导航路况自动调节腰部支撑,这些第三方硬件商事实上已经成为鸿蒙生态的“外挂神经末梢”。

反观那些死守Android的车企,就像守着塞班系统的诺基亚——你能魔改出再华丽的界面,也改变不了底层需要兼容Android Auto的枷锁。更讽刺的是,某些号称自研系统的品牌,其座舱连接华为HiCar的体验竟比原生系统还流畅,这无异于给对手做了嫁衣。

不过客观来讲的话,留给追赶者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但绝非没有翻盘机会:

一是可以拥抱开源鸿蒙不等于投降:可以参考荣耀MagicOS的思路,基于OpenHarmony打造差异化功能。比如针对越野场景开发专属硬件互联协议,或利用开源架构实现军工级信息安全。

二是可以重构合作模式:与其被动等待鸿蒙适配,不如主动参与标准制定。国内某二线车企已尝试将自研的AR-HUD技术与HSpace-Link标准对接,反而获得了华为生态的流量反哺。

正是因为如此,余承东说“友商只能抄表面,抄不到精髓”,这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