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问界M9升级ADS4.0: 智能驾驶行业格局重塑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5-05-06 06:09:36
大字

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又双叒叕要提升啦!

近日,余承东在上海车展期间宣布,问界M9将首批OTA升级华为ADS 4.0,实现安全出行的持续进阶。

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华为ADS 4.0的问世深刻揭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权力博弈。

从赛力斯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比亚迪的自主研发,到奥迪等传统豪强的路线分化,行业格局正在经历多维度的重构。

一、技术路线分化:自研派与生态派的生存抉择

1、华为系崛起:赛力斯的“依附式突围”

赛力斯通过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系列,实现了从连亏四年到年销42.69万辆的逆转,2024年净利润达55-60亿元,单车净利约1.29万元。

然而,其盈利仍不足以支付华为引望10%股权的115亿元交易款,凸显对华为技术的重度依赖。这种模式虽短期见效快,但长期可能削弱车企的核心技术掌控力。

华为车BU通过向赛力斯收取每车约3.67万元的部件及服务费,构建了“技术输出+股权绑定”的双重盈利模式,这种生态闭环正在吸引更多中小车企加入,但也引发对汽车“灵魂归属”的争议。

2、比亚迪的“技术霸权”:200亿研发投入筑高壁垒

比亚迪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01.77亿元,远超特斯拉(161亿元)、理想(60.8亿元)等同行,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拥有超10万名研发人员。

其自研的璇玑架构、第五代DM技术及高阶智驾“天神之眼”已实现全栈技术覆盖,并通过规模化(上半年销量161.3万辆)摊薄成本,形成“研发-量产-数据反哺”的良性循环。

比亚迪与华为在方程豹车型上的合作(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显示,头部车企倾向于“自主可控+选择性合作”的平衡策略,避免单一供应商掣肘。

3、中小车企的生死抉择

对于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车企,加入华为生态可快速获得高阶智驾能力(如赛力斯模式),但需让渡数据主权与利润空间;选择自研则面临资金、人才与时间窗口的多重压力。

例如,小鹏通过将高阶智驾下沉至15万元级车型(如MONA M03)实现科技平权,但需承受硬件降本与算法优化的双重挑战。

二、传统豪强的路线分化:奥迪的“灵魂交易”与生态对抗

1、奥迪的破局:油电双线智驾平权

奥迪基于PPC燃油平台与PPE纯电平台全系搭载华为ADS 3.0,通过E3架构实现燃油车智驾能力跃升(算力提升20倍),并计划在Q5L、A5L等车型上实现无图城区NOA。

这一选择打破了传统豪车“智驾弱于新势力”的刻板印象,但也意味着将核心智能化能力交由外部供应商定义。

奥迪的转型折射出传统车企的两难:既要借助华为等技术快速补齐短板,又需警惕沦为“硬件代工厂”。其“技术换市场”策略可能加速BBA阵营的分化,例如宝马、奔驰或转向自研或结盟其他供应商。

2、生态对抗:联盟化生存的必然性

华为乾崑智驾已覆盖22款车型,合作车企包括东风、奇瑞、广汽等,并联合11家品牌发起智驾安全倡议,试图定义行业标准。

这种强势地位可能催生对抗性联盟,如特斯拉FSD的封闭生态、比亚迪牵头的开放平台,或传统车企联合开发的替代方案(如丰田与比亚迪合作)。

未来行业或形成“华为系”“自研派”“混合阵营”三足鼎立格局。

三、技术霸权的“双刃剑”效应

华为联合伙伴建立的四大优势正在固化行业格局:

华为ADS 4.0的推出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产业链话语权再分配的标志。

车企面临“灵魂归属”的终极命题:选择华为生态可快速获取竞争力,但需让渡技术主权;坚持自研则需承受高投入与长周期风险。

未来行业或将呈现“金字塔结构”——顶层为华为、特斯拉等全栈技术巨头;中部是比亚迪、理想等自主可控的头部车企;底部则是依赖生态的中小玩家。

在这场博弈中,数据主权、云端能力与生态整合力,将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筹码。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