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新能源车企对智驾“改口”叫辅助驾驶相关话题备受热议。经查询对比,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品牌明显替换了“智驾”字眼,小鹏汽车将部分车型“高阶智驾”介绍中的“高阶”二字隐去。5月6日,南都记者咨询多个车企品牌获悉,车企客服及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还是会用到“智驾”等措辞,但都着重强调了驾驶员人工介入的重要性,并表示“只是改名,功能未变”。
有车企一线销售告诉南都记者,“的确是因为之前的新能源车高速爆燃事故,舆论压力比较大,车企也跟着自发地修改宣传口径,以此为戒。”南都此前发布《风波中的智能驾驶:车企营销“变形”如何导致认知混乱及偏差》,多位业内人士指出,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
小米汽车官网。
“智驾”改称“辅助驾驶”
南都记者检索小米汽车官网发现,SU7车型“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和Max车型的“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外,“代客泊车”功能的介绍被修改为“代客泊车辅助”。
针对这些宣传措辞的修改,5月6日,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此举系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汽车行业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我们目前是强调相关功能属于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者时刻关注路况,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控制车辆。”
该客服人员还介绍道,“代客泊车是在停车场区域的一个辅助驾驶功能,按照记忆的路线自动巡航并泊入车位。功能和之前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名字改了。”
事实上,除了小米汽车,其他品牌的车企也调整了关于“智驾”的宣传口吻和出现频次。比如问界汽车官方微博在4月13日之前还频繁使用“智驾”宣传,4月20日之后发布多条图文强调“智能安全”,并在4月29日介绍M9时用了“智能辅助驾驶”的说法。
南都记者注意到,4月23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视频,由第三产品线总裁李昕旸介绍理想L6智能焕新版。而在此之前理想汽车官方对该款车的介绍为“理想L6智驾焕新版”。还有汽车自媒体在发帖介绍理想L6时特别标注了“智能焕新版(不是智驾焕新)”。
理想汽车官网4月初(左)与5月初(右)的宣传口径对比。
此外,南都记者对比理想汽车官网4月初与如今的介绍页面发现,该品牌将“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改为“全系标配辅助驾驶”,“理想智能驾驶AD Pro和AD Max”分别改为“理想辅助驾驶AD Pro”和“理想高级辅助驾驶AD Max”,“全场景智能驾驶(NOA)”改为“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NOA)”。
5月6日,理想汽车客服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只是将‘智驾’改名为‘辅助驾驶’,功能是没有变的。目前理想都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车主在使用时需随时准备接管。辅助驾驶为驾驶员提供辅助支持,无论何种情况,车主均需保持对车辆的主动控制。”
客服销售未回避“智驾”说法
南都记者咨询多个车企品牌获悉,车企客服及销售人员并没有回避“智驾”说法,在介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也会用“智驾”“智能驾驶”等措辞。
6日,有新能源汽车一线销售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有的客户习惯用智驾的说法,有时候我们也跟着叫智驾,严谨的确实是叫辅助驾驶。”
该销售人员还表示,“现在很多品牌强调辅助驾驶,宣传措辞更严谨,的确是因为之前的新能源车高速爆燃事故,舆论压力比较大,车企也跟着自发地修改宣传口径,以此为戒。目前行业内的智能辅助驾驶都是L2级别,驾驶员是第一责任方。”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小鹏汽车官方微博此前在介绍P7+时多次提到“图灵AI高阶智驾”,但如今该款车型在官网的参数配置中不再出现“高阶”二字,显示为“智能辅助驾驶”。此外,小鹏汽车3月在介绍新款G6时还用了“高阶智驾胆大心细”等表述,但4月之后鲜有出现,并改为了“畅享前沿智驾”。
小鹏汽车官网对P7+的智能辅助驾驶配置介绍。
同日,小鹏汽车客服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我们一直都是叫辅助驾驶功能,都是需要驾驶员介入的。大家应该都有关注到近期的事故案例,确实在宣传和介绍上会有对应的一些变化,但功能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对于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和介绍,蔚来汽车客服表示,“随着智驾功能不断发展,相关功能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全面。目前销售人员可能会偏保守一点,不会过度宣传这一块的信息。驾驶员也不能完全依赖智驾,这只是辅助功能,还是要靠人工掌控。”
辅助驾驶宣传监管趋严
车企积极拥抱智驾的热潮之下,“脱手驾驶”等营销逐渐变味,监管部门随之出手矫正安全方向盘。
南都记者获悉,4月14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文指出,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讨论。究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文章指出,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L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南都此前报道,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当前法规未明确“系统请求接管”与“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的责任归属。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南都记者指出,部分车企为规避风险,采用“L2+”“L2.9”等不符合国家标准与国际惯例的等级宣传,导致消费者误以为能实现自动驾驶,行业陷入“技术越先进,责任越模糊”的悖论。而因为这样的信息差产生致命后果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冯奕然 实习生 王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