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V400 Virago 算得上是在国内早期(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两轮摩托车市场中,为 Yamaha Motor(以下简称 Yamaha)奠定在中、大型车地位的车型之一,尽管从那个时期、路面上的可见频率来说,它似乎还比不上永远修不好的 FZR250R/FZR250RR、两冲程 “ 神车 ” TZR250R-3MA/TZR250R-3XV,以及曾以带外包装箱的全新车状态、大批量进入国内市场的 XV250。
为了能够丰富产品线、从而与本土的其他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广泛的竞争,Yamaha 在 1980 年推出了两款搭载风冷 V 型两气缸发动机(以下简称 V2)的量产车型 XV1000 和 XV750 Special,两个车型主要面向欧美市场。此两款搭载风冷 V2 发动机车型的面世,完善了自身的产品线,同时也改变了 Yamaha 在当时的中、大型车细分市场里,主要依赖两冲程车型(RD400)以及直列三气缸(GX750、XS750)、四气缸车型(XS1100)的局面。
到 1982 年,Yamaha 推出了中量级的巡航/太子车 XV500,以及运动街车 XZ400,其中采用风冷 V2 发动机的 XV500 面向海外市场,搭载水冷 V2、DOHC 发动机的 XZ400 主要面向本土和亚太地区市场。
XV400 的历史并不算长,推出后不久就被新的 XVS400 Drag Star 所取代,整个车型寿命周期大约十年。其各代车型简介如下:
* 初代 XV400(26M):1983 - 1986 年
基于 1982 XV500,Yamaha 在 1983 年三月、正式推出了第一款 XV400,车型为 XV400 Special(工厂编号 26M)。该车搭载一副风冷四冲程 V 型 70 度两气缸、SOHC 每气缸两气阀的发动机,缸径、行程为 68 mm x 55 mm(此前的 XV500 为 73 mm x 59 mm),排气量 399 cc(XV500 为 494 cc),采用两具口径为 34 mm 的下吸式 Mikuni 化油器,配备了能够提高低、中转速域扭矩输出、同时可将油耗降低大约 10% 的 YICS(Yamaha Induction Control System,Yamaha 电磁感应控制系统)系统,五档的变速齿轮箱,最大马力输出 40 匹(XV500 为 44 匹)。
车体方面,采用一副铁制主樑的车架,跑车风格的后摇臂、单筒式的后减震,标志性的轴传动,前碟、后鼓的制动系统,容量为 11 公升的油箱,745 mm 的鞍座高度,前 19、后 16 英寸直径的合金铸造车轮。
* 第二代 XV400(2NT 前期型):1987 - 1989 年
1987 年三月,Yamaha 推出了第二代的 XV400(工厂编号 2NT)。该车有平车把和高车把两个基本规格,沿用了现有的风冷四冲程 V 型 70 度两气缸、SOHC 每气缸两气阀、排气量 399 cc 的发动机,最大马力输出仍为 40 匹。而面向欧美市场的中量级版本,则从原来的 XV500、变成了新的 XV535。
车体是主要的变化所在,新车有着一个全新的、更加面条的外观造型,除了轴传动之外,采用一个容量为 8.6 公升、有着非常纤细造型的水滴型油箱,是国内众多车友对其的印象(该车也被戏称为 “ 小油箱 ” 版)。其他方面,圆形的前大灯、对应单个圆形的仪表(上一代的 XV400 采用双圆形的仪表),前 19、后 15 英寸直径的车轮,也采用了钢线式的轮框。
* 第二代 XV400(2NT 后期型):1989 - 1994 年
1989 年七月,在第一代的基础上、Yamaha 推出了经过改进的 XV400:新车保持了第一代车型的基本配置,重要的变化是换了新的、容量为 13.5 公升、视觉上恢复到 “ 正常尺寸 ” 的油箱,经过修改的人体工程学、骑行姿势略有改动,此外还有一个新的车体图案。
第二代 XV400 后期型在随后的更新、主要是一些车体细节的修改,其中包括 1990 款开始、油箱的 Virago 标志,从原本的贴纸、换成了浮雕凸字,并开始将更多的金属组件、采用了表面抛光/电镀处理工艺;1992 款开始,标配了后座靠背;最后一次更新是在 1994 年(采用了新的车体图案),在日本本土市场,XV400 随后就被新的 1996 XVS400 Drag Star、XVS400C Drag Star Classic 所取代。而在欧美市场,XV535 的销售则一直持续至 2005 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