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自动泊车压线遭举报? 系统定位误差成责任认定难点
来源:红星资本局 2025-05-06 06:53:15
大字

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自动泊车这看似高大上,实则暗藏玄机的功能。最近,我听闻了一个事儿,有位车主使用自动泊车功能后,车在车位里压线了,结果被其他车主举报,这事儿可就闹得挺不愉快,也引出了一系列值得咱琢磨的问题。

咱先讲讲自动泊车这功能是咋回事儿。现在不少车都配备了这玩意儿,听起来可酷炫了,好像只要按个按钮,车就能自己稳稳当当停进车位。它的原理呢,简单来说,就是靠车子周围装的那些感应器,像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还有摄像头啥的,来感知周围环境,测量自己和周围物体的距离、角度。这些数据一股脑儿传给车上的 “大脑”,也就是中央处理器。处理器一顿分析,算出车子该咋走,然后给车辆策略控制系统发信号,让方向盘、油门、刹车该咋动就咋动,最后引导车子进车位。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就拿开头那压线被举报的事儿来说,据那位车主讲,当时他停车的地方车位比较紧张,想着自动泊车能省点事儿,就启用了这功能。结果呢,车是停进去了,可等他办完事回来,发现车压线了,旁边还贴了张纸条,说他停车不规范,影响别人,已经举报了。车主那叫一个郁闷啊,他说自己当时完全是按照自动泊车的操作来的,也没干预,怎么就出这岔子了呢?

其实啊,这背后的 “罪魁祸首” 很可能就是系统定位误差。自动泊车系统虽说挺智能,但它毕竟是个机器,只要是机器,就难免会有误差。比如说,那些传感器在探测周围环境时,要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像车位线不清楚、周围有障碍物干扰,或者天气不好,雨啊雪啊的,就可能给出不准确的数据。这就好比人在雾天看东西,也容易看走眼不是?

再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朋友跟我吐槽,他的车自动泊车时,差点撞到旁边的柱子。他说当时明明感觉车位挺宽敞的,自动泊车启动后,车就开始往后倒,眼瞅着快撞上柱子了,自动泊车系统才反应过来,紧急刹住车。后来他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是因为柱子表面有反光材质,传感器识别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把柱子的距离算错了,这才差点酿成事故。

这种系统定位误差,在责任认定的时候可就麻烦大了。就拿前面那位压线被举报的车主来说,他觉得是自动泊车系统的问题,自己不该担责;可管理部门那边,又很难直接判定就是系统故障导致的。毕竟,要证明是系统误差,得有专业的检测,还得看当时各种复杂的环境因素。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车主觉得冤枉,管理部门也不好下结论。

从法律层面来讲,目前对于自动泊车这类辅助驾驶功能出了问题后的责任认定,还没有特别完善、明确的规定。要是因为自动泊车失误导致事故,是算车主操作不当,还是算车辆本身质量问题呢?要是车辆本身有质量问题,那车企又该承担多大责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像之前有个车主,自动泊车的时候把旁边车给刮了,交警来了都有点头疼,因为很难界定到底是车主没监管好,还是自动泊车系统本身不靠谱。

在我看来,自动泊车功能虽然是科技进步的体现,能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尤其是对那些停车不太熟练的新手司机。但咱也不能太依赖它,毕竟它还没达到百分百可靠的程度。每次用自动泊车,都得留个心眼儿,时刻关注着车辆周围情况,一有不对劲,就得赶紧自己接管。车企呢,也得加把劲,不断优化自动泊车系统,提高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别光把这功能当卖点,还得实实在在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