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雷军发文: 过去一个月是小米创办以来最艰难时刻
来源:湖北日报 2025-05-10 17:39:50
大字

2025年5月10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微博发文,直言过去一个月是小米创办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此言论迅速引发各界关注。

3月29日晚,一辆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米SU7在高速上以97km/h的速度撞向隔离带,随后车辆爆燃,车内三位年轻女孩不幸遇难。这一惨烈事故瞬间将小米汽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故发生后,社交媒体上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网友们纷纷涌入雷军的评论区,质问“自动驾驶是不是杀人工具?”尽管事故调查尚未有明确结果,但舆论的浪潮已经汹涌袭来。雷军在4月1日晚发文回应,他表示心情无比沉重,代表小米向三位女孩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同时,他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车祸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暴对小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天里,小米集团股价连续大跌。4月1日和4月2日,小米集团股价分别下跌5.49%和4.19%,市值两日跌超1200亿港元。尽管4月3日午后股价有所回升,但此次股价波动充分显示了舆论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质疑,部分原本有意向购买小米SU7的消费者开始持观望态度,甚至改变了购车计划。

除了舆论压力,小米汽车还面临着产能难题。雷军年初六就扎进工厂,采取双班倒、76秒造一台车的极限操作,但即便如此,仍难以填平30万辆年度目标的产能缺口。小米SU7全年交付目标为13.5万辆,第一季度交付量虽突破2.9万辆,但产能提升速度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二期工厂虽已赶工封顶,但网友调侃“雷厂长,你欠的‘期货’能绕地球几圈”,反映出市场对小米汽车产能不足的不满。

智能驾驶行业的监管政策也给小米带来了挑战。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告,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受此影响,小米在4月调整了SU7新车购买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调整反映出小米对行业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但也显示出政策收紧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雷军暂停了高强度工作,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他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小米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雷军意识到,汽车行业的残酷远超想象,一次事故足以摧毁品牌信任,一次交付延迟可能流失百万订单。他在内部信中写道:“小米汽车不是手机,安全容不得一个小数点错误。”

在公关方面,雷军亲自出面回应事故,向遇难者家属致歉,展现了小米作为一家负责任企业的态度。同时,小米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赶赴现场并配合警方调取车辆数据。在宣传策略上,小米将“智驾”改名为“辅助驾驶”,以符合行业监管要求,避免夸大宣传。此外,小米还加速了第三工厂选址,试图通过扩大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

雷军从这次艰难时刻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他认识到,在汽车行业,安全与产能才是生死线。未来,小米汽车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安全测试方面的投入。同时,小米也将继续努力提升产能,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交付到消费者手中。尽管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雷军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小米汽车一定能够跨过这场劫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过去一个月对小米来说确实是创办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但这也是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考验。相信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能够从这次困境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