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被高估的营销光环? 周钘执掌下的名爵需要一场外科手术!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5-05-08 07:24:23
大字

当周钘在2024年12月接任MG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时,这位曾缔造宏光MINIEV销量神话的营销悍将,或许未曾料到等待他的是一场怎样艰难的战役。

2024年一季度,名爵国内累计销量仅2.6万辆,甚至不及比亚迪海豚单月销量(3.2万辆),更遑论实现2025年月销破3万的豪言。

周钘的首次公开亮相便引发争议。在4月的媒体沟通会上,他高调抛出“2025年月销破3万”的目标,却未能回答一个核心问题:

当市场红利消退、品牌根基薄弱时,名爵如何逆势突围?

这个拥有百年英伦血统的品牌,正陷入产品力空洞、品牌认知错位、渠道体系崩塌的死亡螺旋,而周钘过往的顺风局经验,在逆风局中显得苍白无力。

名爵的困境首先体现在产品战略的全面溃败。当前在售的7款车型中,MG5、MG6等主力产品三年未换代,配置停留在L2级辅助驾驶、400km续航的行业及格线。

以3月仅售8台的全新MG4为例,其欧洲版配备热泵空调、V2L外放电功能,国内版却阉割关键配置,定价反而高出2万元。

这种区别对待暴露了名爵出口优先战略的致命伤——当比亚迪海豚以亲民的售价、510km续航精准切中家庭用户需求时,名爵仍在用全球化车型应付中国市场,结果自然是不用想。

更严峻的是技术断代危机:上汽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中,智己获得45%资源倾斜,名爵仅分得15%,导致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关键技术全面缺席。

反观奇瑞星纪元ES已实现12分钟补能400km,深蓝汽车用3年时间建成6大研发中心,名爵的技术代差正演变为生存危机。

品牌层面的迷失同样触目惊心。周钘提出用年轻化刷新品牌,却未察觉Z世代购车逻辑的质变。

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30岁群体对名爵的品牌认知呈现两极分化:45%认为其是爸爸辈的英国车,38%误以为是众泰系的模仿者。

当品牌执着于英伦赛道基因叙事时,B站《汽车文化报告》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00后最关注的汽车标签是智能化(63%)和社交属性(51%),历史情怀仅占12%。

这种认知错位在营销端更显荒诞——周钘在发布会上高喊让年轻人爽一爽,小红书#名爵营销翻车#话题下却充斥着15万的车只谈爽不谈质保就是在侮辱智商的嘲讽。

管理层显然低估了年轻消费者对于极致性价比、情绪价值的双重需求。

渠道体系的崩塌则将名爵推向深渊。截至2024年4月,其全国门店仅287家,6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覆盖率不足3%。

对比五菱缤果通过1700个县域网点实现月销2万+,名爵的渠道短板直接封死了增长空间。更危险的是,现有经销商中23%已连续6个月零成交,渠道退网风险一触即发。

当蔚来以500+门店覆盖90%省级市场、吉利银河半年铺设600家体验店时,名爵年底400家门店的计划不仅保守,更暴露出对存量市场竞争规则的误判。

周钘过往的顺风局神话,在逆风局中显露出脆弱本质。宏光MINIEV的成功曾被归功于其营销魔法,但真相是2020-2022年微型电动车市场187%的复合增长率成就了这场狂欢。

当周钘转战宝骏品牌试图复制低价策略时,2023年宝骏悦也月均销量不足千台的现实,彻底戳破了营销万能论的泡沫。

五菱内部人士透露,宏光MINIEV上市前3个月,团队甚至没有完整的用户画像,全靠经销商盲订反馈调整配置——这种粗放打法在增量市场尚可蒙眼狂奔,但在需要精密作战的存量市场,其缺乏体系化运营能力的缺陷暴露无遗。

更值得玩味的是个人IP的幻觉,社交媒体涌现大量中年油腻的差评。这种将品牌形象过度系于个人的策略,不仅未能破圈,反而加速了消费者对名爵不务正业的认知固化。

雷军抖音直播带货3.2亿元的背后,是小米之家超1万家门店和MIUI全球6亿月活用户的支撑,而周钘的抖音账号周同学说车场均观看量不足2万,转化率趋近于零——没有技术护城河与用户基盘的个人IP,终究是空中楼阁。

名爵的救赎,需要一场彻底的外科手术!

这场逆风局的终局,不取决于周钘能否复制过去的营销神话,而在于上汽集团是否愿意直面灵魂拷问:当蔚来换电站突破2500座、小鹏XNGP落地200城时,名爵的核心技术标签究竟是什么?

在比亚迪车主享受免费充电、特斯拉用户畅玩Steam游戏时,名爵能为用户创造哪些不可替代的体验?

当华为三天一迭代、理想两周一次OTA时,名爵的研发制造链条能否支撑高频进化?

是继续让名爵充当海外市场的血包,还是真正将其视为中国战场的战略品牌,取决于决策层是否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毕竟,市场从不同情弱者,只奖励那些敢于用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重塑游戏规则的革新者。

互动话题:若必须选择,你认为名爵应该如何自救?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