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转子温升不会影响到转子本体的任何变化,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不平衡,但是,缘于转子导体材料以及其构造的特殊性,无论是笼型转子还是绕线式转子,如果转子表面和转子内部结构由于发热不同,或者是由于导体材料、绝缘材料的截面误差,特别是对于浸漆固化效果不好的绕组式转子,由于材料受热后的不均匀膨胀,会使转子铁芯及轴不同程度地出现形变,从而产生机械性不平衡。由此看来,电机的振动自然与负载有关,负载较大时会导致电机的温度升高,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转子的热不平衡问题。
按照这种分析,在电机的型式试验过程中,振动检测应该在电机达到热稳定状态下进行。而在电机出厂试验过程中检测到的振动值,不能代替电机运行过程的振动值。
在电机的实际生产加工、试验和应用过程中,通过通风散热及强迫冷却的方式实现电机运行温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消除热不平衡因素的关键性的有效措施。
从一些实际发生的故障案例发现,有的电机铸铝转子因为发热严重,出现了局部铝条熔化流出,有的电机转子端部出现类似甩包的后果,自然地产生了严重的机械不平衡。
因而,对于电机的振动问题,特别是运行过程出现的振动,应从刚性不平衡、由于发热导致的热不平衡综合分析;倒过来,在电机的生产制造环节,应通过规范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保证每一项工艺措施的有效性,保证电机转子刚度的同时,避免转子温度出现过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