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问界汽车: 赛力斯造车基因与华为技术灵魂的“联名款”
来源:金联创能源 2025-05-08 17:14:29
大字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问界汽车以“黑马”姿态闯入消费者视野。其车型搭载华为ADS 3.0智驾系统、鸿蒙座舱等前沿技术,却又以“赛力斯汽车”尾标示人。这一矛盾身份背后,实则是中国汽车产业“跨界融合”的典型样本——问界是赛力斯汽车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华为以技术深度赋能,双方共同构建了“硬件制造+软件定义”的独特模式。

一、问界品牌的“双亲”基因:赛力斯造车底盘+华为技术大脑

问界汽车的诞生,源于赛力斯与华为的“双向奔赴”。

赛力斯: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黑马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前身为重庆小康股份旗下金康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重庆。2019年,赛力斯推出首款增程式电动车SF5,但市场反响平平。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签署智选车合作协议,同年12月发布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中文名“问界”),首款车型问界M5上市即成爆款。

赛力斯的优势在于完整的制造体系:其重庆两江智慧工厂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自动化率达95%,年产能超30万辆。此外,赛力斯掌握三电系统、增程器等核心技术,问界M7搭载的1.5T增程器热效率达41%,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华为: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共建者

华为虽多次声明“不造车”,却以“帮助车企造好车”为目标,通过鸿蒙智行生态为问界注入灵魂。

智能化核心: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泊车代驾功能可自主寻找车位;鸿蒙座舱4.0实现手机、车机、家居生态无缝流转,语音助手“小艺”支持连续对话、方言识别。

渠道赋能:问界车型入驻华为全国超5000家门店,用户可体验“看手机、试汽车”的一站式服务。2024年,问界品牌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其中华为门店贡献超60%销量。

二、品牌归属之争:商标转让背后的产业逻辑

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商标及专利,这一举动曾引发“华为撤退”的猜测。但事实上,商标转让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战略选择:

华为“去品牌化”:华为已将“智界”“享界”商标分别转让给奇瑞、北汽,此次转让问界商标,旨在强化“不造车”定位,避免与合作伙伴形成竞争。

赛力斯掌握主动权:收回商标后,赛力斯可独立规划品牌发展,例如推出问界M8填补M7与M9的市场空白,完善产品矩阵。

利益深度绑定:双方成立“引望智能”合资公司,华为车BU业务注入其中,赛力斯持股20%,通过股权合作实现技术共享与利润分成。

三、问界产品力:用数据说话的“技术平权”

问界车型以“越级配置+亲民价格”打破高端新能源市场格局:

问界M7:24.98万元起售,却搭载百万级豪车同款的全铝合金底盘、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零百加速4.8秒,CLTC纯电续航240km,综合续航超1300km。

问界M9:定位全景智慧旗舰SUV,搭载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AR-HUD抬头显示,售价46.98万元起,上市6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成为50万元以上豪华SUV销量冠军。

用户口碑: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问界车型NPS(净推荐值)达82.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车主评价中,“智能驾驶安全可靠”“座舱交互流畅”成为高频关键词。

四、问界模式启示: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三条道路”

问界的成功,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避免“灵魂论”陷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提出“与华为合作将失去灵魂”,但赛力斯通过“技术换市场”实现盈利反转,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构建差异化壁垒:问界车型在华为技术赋能下,形成“智驾+座舱+生态”三大护城河。例如,问界M5的“露营模式”可一键开启对外放电、空调恒温等功能,精准切入家庭用户需求。

推动产业升级: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带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当地供应商数量从2021年的300家增至2024年的1200家,本地配套率达60%。

结语:问界模式能否复制?

问界汽车的崛起,本质是中国制造业与ICT产业深度融合的缩影。赛力斯提供扎实的造车底盘,华为输出领先的智能化能力,双方以“技术入股+股权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未来,随着华为与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等车企的合作深化,问界模式或将催生更多“技术平权”的爆款车型,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消费者如何选择?

若您追求前沿智能体验与可靠制造品质,问界车型值得重点关注。2025年,问界M8、M9改款车型将陆续上市,搭载华为乾崑ADS 4.0系统,智驾能力再升级。购车前可通过华为门店体验试驾,感受“双亲基因”带来的独特魅力。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