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没了董宇辉的新东方, 直播业务成了“烫手山芋”
来源:东方网 2025-05-06 07:09:40
大字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最近,猿辅导员工在公司猝死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受“双减”政策影响,被迫收缩转型的教培行业以不算光彩的方式重回大众关注焦点。

在舆论风暴以外,同属教培行业的新东方悄然发力,教育业务重回高增长轨道,曾经风头无二的东方甄选直播业务,随着董宇辉及与辉同行完全独立,反倒成为拖累新东方业绩增长的绊脚石。

直播拖后腿,新东方营收涨变跌

日前,新东方披露了2025财年Q3财报(截至2025年2月28日)未经审核的财务业绩。公司本季度营收11.83亿美元,同比下滑2%。

除去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教育及文旅业务营收为1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超出业绩指引预期。

分业务来看,做直播电商业务的东方甄选仍未走出董宇辉离开后的下滑通道。

新东方董事会执行主席俞敏洪早前强调,“东方甄选一热闹,大家就以为新东方只做农业了,其实,主要做的事情,还是教育。”

作为新东方的主干,教育业务底盘表现稳定。针对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同比增长约17%;海外备考和海外学习咨询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约7.1%和21.4%。

此外,新东方教育新业务(非学科辅导、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等)在该季度维持强劲增长势头,营收同比增长34.5%。

财报显示,非学科辅导课程覆盖60个城市,注册学生达40.8万,同比增长14.9%;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在约60个城市中采用,活跃付费用户30.9万,同比增长64.4%。

这两个面向K12(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人群的新业务持续增长,显示出相关市场需求的强烈。

去年新东方快速扩张线下教学中心,数量同比增长约40%。

在财报会上,新东方表示接下来还会持续扩张线下产能。但有分析师预测,新东方会放慢扩张节奏,转而提高新校区和学习中心的使用率,尽快达到盈亏平衡点。这部分业务能否维持现有增速,仍有待观察。

而智能学习系统和设备业务则主要依托学习机开展,通过销售学习机硬件和收取内容订阅费用实现营收,经营利润率已超过23%。

相比之下,读书郎、步步高等传统学习机品牌还处于亏损或扭亏为盈的阶段。行业头部作业帮(20.6%)、猿辅导(13.5%)、好未来(11.9%),三者市占率合计达46%。现阶段,新东方还差得远。

涵盖文化旅游、中国游学、全球游学和CAP教育产品系列的综合旅游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85%,是新东方增速最快的板块。

新东方大力发展文旅业务,是为了寻找继教育、电商业务之后的下一个增长点。但目前来看,新东方的文旅业务尚在发展阶段,收入贡献有限。

投资者分化,机构带头下调

业绩公布后,新东方港股、美股涨跌不一:新东方-S(09901.HK)次日开盘后一度涨超5.6%、新东方(EDU.US)收跌0.68%,两者都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可见投资者对业绩理解存在分化。

摩根大通、大华继显、麦格理等投资机构相继发布研报下调新东方目标价。

原因在于,这份看似坚韧(收入整体下滑,教育主业结构性增长,盈利稳步提升)的业绩报告下,其背后潜藏着不少隐忧。

收入占比约25%,利润贡献超30%的留学业务,是新东方教育主业的核心之一。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正式走出疫情影响后,留学相关业务迎来了一波需求释放,连年实现高速增长。

可以说,高收入占比、高利润率、高增速的留学业务是推动新东方估值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经济收紧、就业环境发生改变,留学业务的增长势头或许要缓一缓了。

主要原因是高成本留学与学成归来的就业报酬严重脱钩,中产对高价留学班的需求降低,以及#美国 总统换届后主张本地保护主义和关税对抗,收紧了移民、签证,对留学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压制。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澳洲、英国等多个主要留学国家签证审批量均有下滑。尤其是澳洲,2024-2025上半财年,整体申请量跌幅接近3成。

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不排除新东方留学业务后续出现增长下滑的可能。

新东方在财务会上透露,预计留学业务增速继续下降至高个位数,保守预估2026财年海外考培维持5-10%增长,咨询零增长。

另一方面,文旅业务的盈利能力尚未企稳。2025财年Q1,新东方文旅业务收入约9000万美元,且处于盈利状态。但就全年而言,整体是亏损的。

文旅本质上是旅游,但其基础和延伸是文化。相较市面上其他旅行社,定位高端,定价也偏高的新东方文旅优势在于新东方品牌优势,最受欢迎的是研学和游学产品。

当下,文旅市场的竞争正日益加剧。脱离东方甄选后的与辉同行不仅继续直播带货,还携手地方打造文旅新IP。据悉,董宇辉还设立了两家文旅公司。顶着“高知”IP的董宇辉自带流量,奔着文化熏陶去的游客,选择与辉同行还是新东方,还真不好说。

另一边,携程、途牛、去哪儿网等在线旅游平台已深耕多年,在旅游产品丰富度、供应链整合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简单来说,就是性价比更高、选择更多。单纯追求旅游的朋友大概率不会选择新东方。

现阶段,新东方文旅业务仍需持续烧钱,构建文化输出方面的品牌优势。

教培行业回春,直播用完就扔?

相比起文旅,新东方直播业务才是烫手山芋。

教培行业对直播具有十分复杂的情感,“双减”政策后行业一夜入冬,不少教培企业在这里找到了生存、转型的出路。

新东方是首个转型直播电商的K12教育行业入局者,之后好未来、高途、粉笔等教培企业也跟着转型直播。

有的企业学新东方直播带货,也有的企业将直播当作销售的辅助手段,卖自家的学习产品。

例如好未来旗下直播品牌“学家优品”一开始做助农直播,后续改名“学而思优品”现在主做学习产品推荐。另一个“学而思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则专门销售学而思出版的图书。

随着“双减”松绑,不少教培企业的教育主业迎来复苏。2024年,高途非学科类辅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2025财年四季度(时间段),好未来的营收同比增长了42%,其中内容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硬件和AI学习设备)的收入增长了50%,收入占比提升至29.4%。

大多数教培企业虽未抛弃辛苦搭建的直播渠道,但普遍没有过去上心,至少在各家财报中,几乎不会提到直播数据,出现频次较高的反而是AI等新风口。

归根到底,教培企业对直播业务的态度取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当初转型直播更多是政策推动,而非企业内部的战略调整。如今,企业将主要精力重新放回到内容解决方案业务和科技服务上,这表明企业正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其业务重点。

自去年7月董宇辉“单飞”,新东方的直播业务陷入泥潭。拿最直观的粉丝数举例,第三方数据平台灰豚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东方甄选粉丝数减少了42万。

新抖数据显示,2025财年上半财年(2024年6月-11月),东方甄选GMV(商品交易总额)为48亿元,同比下降16.2%。

东方甄选在失去董宇辉后,始终未能找到新的流量支点。尽管尝试加码APP直播、拓展自营产品线,甚至计划发力线下门店,但粉丝增长瓶颈和GMV的疲软,暴露了这家公司对单一IP的依赖。

更棘手的是,经历了大IP出走的新东方的决策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既无法下定决心打造新IP,彻底转型为纯粹的MCN机构,又难以在产品端进一步形成新壁垒。

今年1月,俞敏洪在个人账号“老俞闲话”里提到,他十分后悔办东方甄选。

当教育核心业务重回高增长轨道,多项新业务带来惊喜时,直播业务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新东方是否会调整直播业务,全面回归主业,将是业内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