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国汽车设计倒退了吗? 又要靠外国人改命了吗?
来源:澎湃新闻 2025-05-09 01:21:38
大字

作者 / 涂彦平

设计 / 柴文静

时间回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那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草创期,我们的造型设计大多是以模仿和逆向工程为主,有不少车型因山寨海外成熟产品而饱受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当然,还是有不少中国品牌依靠国外设计公司进行一些原创设计,比如华晨汽车的第一部车就是1997年请意大利设计大师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主持设计。

当时,除了乔治·亚罗设计公司(Italdesign),作为汽车设计之都的意大利几乎所有的设计公司,比如博通(Bertone)、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都在中国车厂身上找到了生意。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设计公司也开始成长。比如阿尔特、龙创、同济同捷、长城华冠、奥杰,等等,它们不仅提供从整车设计,甚至到样车试制都一并提供服务。

那时的自主品牌汽车在设计上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既缺经验又不自信。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建构起完整的设计体系,有的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设计语言,有的甚至实现了靠设计为自己改命。

这中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中国汽车设计师或者管理者,他们中有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陈政,广汽造型设计负责人张帆,理想汽车设计副总裁那嘉,等等。

好的汽车设计不仅能提升产品颜值,改头换面,更能让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助推品牌从低端走向高端乃至跃向豪华。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师对此功不可没。

但是,最近,《轩辕商业评论》发现,越来越多的外籍设计师选择加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开始倒退了吗?又要靠外国人改命了吗?

01

央企阵营:红旗、东风、长安

在央企阵营中,中国一汽引入贾尔斯·泰勒(Giles Taylor)担任集团全球设计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

泰勒199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曾担任标致雪铁龙集团外饰设计师、捷豹首席设计师、劳斯莱斯设计总监,在劳斯莱斯期间领导设计了魅影、曜影、幻影、库里南等车型。

2018年9月,泰勒加入中国一汽,主要负责制定红旗品牌的造型理念和设计策略,建立中国一汽造型开发体系,发展全流程造型设计能力,为品牌注入国际化设计理念。

长安汽车2023年10月引入克劳斯·齐乔拉(Klaus Zyciora)担任集团副总裁,分管全球设计。

齐乔拉毕业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1989年加入大众汽车,到2020年正式担任大众集团设计负责人,主管集团旗下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设计工作。服务大众30多年间,他曾参与、负责多款热销车型的设计,包括高尔夫、帕萨特、甲壳虫、布加迪威龙、大众ID.系列等。

东风汽车同样重视外籍设计人才,2024年4月引入前宝马设计师尼古拉斯·岳(Nicolas Huet)担任东风汽车全球造型设计中心执行总监。他曾在宝马、通用、宝沃、高合等多家车企任职,主导设计宝马1系、4系、6系等车型以及第三代别克GL8等。

2024年8月,Ramon Ginah(拉蒙·吉那)加入东风上海设计中心,担任设计总监。他曾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担任设计师,参与阿尔法·罗密欧4C概念车、Giulietta、Giulia和New Duetto等项目。自2013年,拉蒙还曾先后供职于长城汽车和小鹏汽车。

今年4月8日全球首秀的东风纳米06就是由以上两位外籍设计师主导设计。

02

地方国企阵营:上汽、广汽、奇瑞

2024年4月,上汽集团宣布约瑟夫·卡班(Jozef Kaban)加盟上汽,出任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设计中心全球设计副总裁,负责上汽研发总院全阵列汽车品牌的前瞻创意和产品设计工作。

卡班1997年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后加入大众汽车集团,25岁就操刀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项目。曾担任奥迪外型首席设计师以及斯柯达、宝马、劳斯莱斯、大众等品牌的设计掌门人。

在2025上海车展上,卡班加盟上汽后为荣威品牌操刀的首款概念车“明珠”全球首发。它融合了东方文化底蕴与智电时代的设计语言,是荣威全新设计理念的代表作。

2024年9月,叶禀焕(Benoit Jacob)加入广汽集团,担任广汽研究院全球执行设计总监。

他毕业于欧洲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曾先后任职雷诺、大众汽车集团、宝马集团。2010年,被任命为宝马i系列子品牌的设计负责人,主导宝马i3和i8的设计工作。此外,叶禀焕还曾担任宝马集团前瞻设计负责人及宝马集团设计副总裁,负责所有前瞻设计项目,以及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的产品设计。

在来广汽之前,他还有两段在造车新势力的任职经历。2016年担任拜腾联合创始人兼设计高级副总裁,2021年担任蔚来设计副总裁。

在广汽,他的工作是支持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负责广汽设计工作,推动广汽的设计战略及创新发展,助力广汽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提升。他的加入也是广汽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韩裔美国人史蒂夫·艾姆(Steve Eum),现任奇瑞汽车设计副总裁兼中国区设计总经理。

他先后求学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曾在福特汽车、三星、现代汽车、通用汽车工作。在通用工作10年间,参与了凯迪拉克、雪佛兰、GMC、庞蒂克的各种车辆项目,其间在通用汽车韩国公司担任4年国际外派工作,负责所有小型车平台的工作。

2010年到2016年,艾姆来到中国柳州,出任上汽通用五菱创意总监。此后,他来到上海,在奇点汽车担任设计总监,不过不到一年就离开了。2017年7月,艾姆加入奇瑞汽车,担任设计执行总监,2020年1月至今担任现职。

在艾姆之前,前通用汽车设计师詹姆斯·霍普(James Hope)曾担任奇瑞汽车设计执行总监、国际设计总监,前马自达欧洲设计总监凯文·莱斯(Kevin Rice)曾担任奇瑞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兼全球首席设计师。

03

民营企业阵营:比亚迪、长城、吉利

沃尔夫冈·艾格(Wolfgang Josef Egger),现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

1989年从意大利米兰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毕业后,艾格进入阿尔法·罗密欧工作,1993年升任该品牌首席设计师。此后,他还曾在西雅特、蓝旗亚和奥迪担任首席设计师,代表作品包括阿尔法·罗密欧8C Competizion,西雅特Ibiza、Córdoba、Altea,奥迪R8、A6、Q7、Audi quattro概念车等。

2016年11月,艾格加盟比亚迪,开创了Dragon Face(龙颜)家族设计语言,将中国龙元素融入汉、唐、秦等王朝系列车型,提升了品牌辨识度。

在艾格之后,2019年,米开勒·帕加内蒂(Michele Domenico Jauch-Paganetti)出任比亚迪全球内饰设计总监。

他生于瑞士,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曾在大众、奔驰做内饰设计师,主导奔驰S级、V级、C级系列,以及迈巴赫6 Pebble beach2017等车型的内饰设计。他为比亚迪在软性材质处理、氛围灯光效等领域建立起系统化设计能力。

德国设计师史蒂芬·西拉夫(Stefan Sielaff),现任吉利汽车集团全球设计副总裁、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极氪全球首席设计师。

西拉夫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曾担任奥迪、大众、奔驰、宾利等品牌的设计负责人,代表作有奥迪Quattro Spyder、A1、A7,奔驰CLS,宾利欧陆GT、欧陆敞篷版飞驰、添越等。

2021年9月,西拉夫接替当时在吉利任职将近10年的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出任吉利汽车集团全球设计副总裁,领导集团瑞典哥德堡设计团队,全面管理吉利、几何、领克及极氪品牌的设计工作。

安德鲁·戴森(Andrew Dyson),现任长城汽车设计副总裁。

戴森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曾在捷豹路虎短暂工作,之后在大众汽车集团工作11年,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工作6年,在欧宝工作14年,担任欧宝首席设计师。他主导设计了大众途锐、雪佛兰科鲁兹、萨博9-5、欧宝Mokka等车型。在英国、德国、美国都有工作经历。

2022年3月,戴森加入长城。2023年,欧拉在品牌之夜发布了生命美学设计理念。对于这种理念,戴森曾解释道:“欧拉一直在思考人、车、自然的关系,并致力于从自然生命中获取灵感,而在自然界,一切都是曲线、圆形而构成,这是自然的规则。”欧拉车型就运用了大量的圆形、曲线、曲面。

长城汽车还早就招揽了英国设计师、前路虎汽车外饰设计总监菲尔·西蒙斯(Phil Simmons)出任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兼哈弗品牌设计副总裁。

另外,前宝马设计师皮埃尔·勒克莱克(Pierre Leclercq)曾担任长城汽车设计副总裁兼哈弗、WEY设计总监,保时捷911GT3设计师艾蒙·德尔塔(Emanoel Derta)曾担任长城汽车设计总监。

04

新势力阵营:小鹏、蔚来、理想

来自西班牙的胡安马·洛佩兹(Juanma López),2024年6月加入小鹏汽车,出任造型设计中心副总裁。

他曾就职于兰博基尼、大众、西雅特、法拉利、奥迪、捷尼赛思等汽车品牌,代表作包括FF、F12Berlinetta、LaFerrari等。在加入小鹏之前,洛佩兹还曾担任比亚迪全球外饰设计总监以及长安汽车创意设计总监。

在洛佩兹之前,前保时捷设计师艾蒙·德尔塔(Emanoel Derta)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曾担任小鹏汽车设计副总裁。

克里斯·托马森(Kris Tomasson),现任蔚来设计副总裁。

托马森出生于纽约,1992年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汽车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宝马、可口可乐、湾流宇航和福特等企业担任设计师,曾是宝马i系列的外观设计负责人。

2015年,托马森应邀加入蔚来。在他的带领下,蔚来多款车型多次获得红点设计奖。蔚来汽车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也是由托马森负责设计工作。

蔚来汽车旗下第二品牌乐道的首款车型乐道L60,是由乐道品牌全球设计副总裁劳尔·皮雷斯(Raul Pires)操刀设计。他曾在斯柯达、宾利、大众、长城等车企任职,2022年6月加入乐道。

理想汽车高级外观设计总监本·鲍姆(Ben Baum),2020年8月加入理想。此前,他曾在奥迪、保时捷担任设计师,负责过多款车型的设计,最出名的就是保时捷992。

本是理想L系列和MEGA的外形设计负责人。李想曾表示,本加入理想的首要价值是创造属于品牌自己的设计语言。

05

一个修正机制

可以看出,不管是汽车央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抑或是造车新势力,几乎所有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都对外籍汽车师求贤若渴。

它们为何如此热衷于招揽外籍设计师?

首先,这些外籍设计师往往在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能够帮助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快速提升设计水平,缩短与国际品牌的设计差距。

其次,知名外籍设计师加盟能够向消费者传递出品牌追求高水平设计、与国际接轨的积极信号,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同感。

再次,外籍设计师凭借其国际化的视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球消费者的审美趋势,也有助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拓展海外市场。

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王选政看来,伴随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国汽车设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既借助了国外汽车工业的成熟经验,同时又融入了很多我们自己定义的东西,比如物理按键的取舍。”

不过,他表示,我们这个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有很多东西还是错的。所以,知名外籍汽车设计师加入中国车企,“相当于是给中国汽车设计体系提供了一个修正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表示,中国的汽车设计人才数量上已经达到饱和,大量海外设计大师的加入整体提高了中国设计师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同时,他认为,“引进海外设计大师,说明企业的设计部门与领导层的沟通失效了,需要海外背景的设计大师加持,提高设计部的威信。”

而对于外籍汽车设计师来说,中国市场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里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前沿阵地,设计师们有着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有机会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发挥专长,创造出引领行业潮流的设计作品。

随着更多外籍设计师的加入以及中国本土设计人才的成长,中国汽车设计将进一步融合东西方美学,形成更丰富的原创风格。

其实,汽车的设计首先应该满足功能利益和性能要求,其次才是审美。汽车驱动方式的变革已经带来车身结构设计的变化。车身结构设计的变化又推动汽车在使用场景和功能方面出现了更多的创新。

不过,可以看到,随着智能电驱化的不断深入,汽车的内饰设计已经形成了多轮代际跨越,但是外观设计依然整体延续在旧赛道上。如果按照功能和性能推动设计的原则,车辆外观设计的进化似乎滞后了。但如果按照用户的审美偏好乃至对“dream car”的设想,如今很多与超豪华品牌心有灵犀的设计却又非常符合用户期待。

这似乎是一种奇怪的错位。

车企是否应该沿着技术和功能逻辑的要求,采取更激进的设计策略?在技术逻辑和理性功能逻辑面前,用户当下的审美惯性如何引导?到底该由谁主导中国品牌汽车的审美趋势?

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已经确定于6月13日-15日在广州举办(详情请见《官宣,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将在广州举行》)。

6月14日下午的设计专场,我们设置了两个讨论议题:其一,汽车跨时代为何无跨时代设计;其二,谁来定义中国品牌汽车的审美。

届时,我们将邀请汽车设计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师们面对面的观点碰撞,看清中国汽车设计的下一步走向。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