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日常开车,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开车距离都不长,可能就几公里,想着不过是 “小打小闹”,对车能有啥影响?但您还别不信,长期短途开车,还真有些部件损耗得比您想得快!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
先讲讲发动机这 “心脏”。发动机工作时,需要润滑油充分润滑,就像人关节得有足够的润滑液,活动起来才顺畅,减少磨损。可短途行驶时,发动机还没热乎起来,水温、油温都没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机油的流动性、粘度啥的就不太对劲儿,不能很好地发挥润滑作用。打个比方,这时候的机油就像冬天变得浓稠的蜂蜜,倒起来不利索,没法像正常时那样均匀地覆盖在发动机各个部件上。
就拿我邻居来说,他每天上下班就两三公里,开了大半年,去保养的时候,维修师傅就发现发动机内部有些部件的磨损程度,比正常跑长途的车要高。这就是因为长期短途行驶,发动机老是在这种 “亚健康” 状态下工作,每次启动后还没进入最佳状态就熄火了,长此以往,磨损自然加剧。而且,发动机低温工作时,燃油燃烧不充分,还容易产生积碳,这些积碳附着在发动机内部,就像人血管里有了杂质,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问题。
再看看电瓶这个 “供电小能手”。咱车子启动的时候,全靠电瓶供电,启动那一下,耗电量可不小。正常情况下,车子行驶过程中,发电机能给电瓶充电。可短途行驶,充电时间短啊,每次点火消耗的电量,可能还没来得及充满,就又停车了。电瓶长期处于这种亏电状态,就像人老是吃不饱饭,身体能好吗?时间一长,电瓶极板容易硫化,性能下降,寿命也就缩短了。我有个朋友就是,每天开车距离超短,不到一年,电瓶就不行了,老是打不着火,最后只能换个新电瓶。
还有刹车系统也 “遭罪”。短途行驶,车速一般不高,刹车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您可能不知道,刹车片和刹车盘长时间不怎么磨合,还容易生锈。而且,每次冷车启动后马上刹车,刹车系统的温度还没升上来,制动效果也会受影响。想象一下,您正着急出门,刹车却不太灵光,那得多闹心。长期这样,刹车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关键时刻可能掉链子,影响行车安全。
所以说,长期短途开车,发动机、电瓶、刹车系统这三个部件损耗速度比咱想的快多了。那有啥办法能缓解一下呢?平时咱可以定期让车跑个长途,让发动机充分热起来,把那些积碳冲一冲;停车的时候,尽量减少车上用电设备的使用,给电瓶省省电;隔段时间检查一下刹车系统,看看有没有生锈、磨损异常的情况。车就像咱的伙伴,咱多关心它,它才能更好地为咱服务,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感谢大家阅读,记得点赞关注,祝各位一路平安,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