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上汽大众,你还敢无脑吹“合资就是香”吗?
说白了,汽车这行,风水轮流转。
想当年,合资车那是香饽饽,谁家要能开上一辆桑塔纳,那可是倍儿有面儿!
1990年12月5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肩负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任,一时间风光无限。
你品,你细品,光靠引进就能高枕无忧?
时代变了,大人!
时间倒回到2004年10月,上汽集团大手一挥,花了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48.9%的股份,摇身一变成了大股东。
这波操作,按当时的说法,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学习人家在SUV领域的先进技术。
结果呢?
水土不服啊!
经营不善,劳资纠纷,一堆烂摊子,最后在2009年,上汽集团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对双龙汽车的控制权,白白扔了几个亿进去。
这事儿,你说怪谁?
只能说,海外并购这玩意儿,风险太大,不是光有钱就能玩得转的。
吃了哑巴亏的上汽痛定思痛,发现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还得是自己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在2007年3月,上汽集团憋了个大招,推出了自主品牌荣威,首款车型荣威750横空出世。
这标志着上汽集团开始从“拿来主义”向自主创新转型。
荣威的出现,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梦想,也寄托着无数国人的期待。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 no no!
2014年,上汽通用五菱又搞了个大新闻,推出了“宝骏”品牌。
这宝骏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儿,走的是亲民路线,主打性价比。
结果呢?
一炮而红!
宝骏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过硬的质量,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国民神车”。
这说明啥?
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对性价比的追求!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席卷而来。
上汽集团自然不能落后,在技术研发上砸钱那是毫不手软,一口气投了近1500亿!
这还不算完,为了更好地角逐高端市场,上汽集团在2020年12月25日,联合阿里巴巴、张江高科成立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这智己汽车,可是上汽集团进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排头兵,目标直指特斯拉!
有了技术,有了品牌,还得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才行。
2023年4月,MG Cyberster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这款纯电动跑车一亮相,就惊艳了四座。
炫酷的外形,强劲的性能,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上汽集团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实力。
MG Cyberster的出现,也让MG这个老牌汽车品牌焕发了新的生机。
光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得抬头看路。
上汽集团深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全球视野。
于是,上汽集团发布了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深度融合。
这啥意思?
就是说,既要放眼全球,也要扎根当地,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上汽集团还对内部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等五大板块整合为统一的“大乘用车板块”,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超级平台。
上汽集团还积极与各方合作,与华为终端联合发布鸿蒙智行第五品牌“尚界”,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智能汽车新标杆。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终反映在了业绩上。
2024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401.3万辆,终端零售463.9万辆,新能源车终端交付136.8万辆,海外市场整车交付108.2万辆,营收6275.9亿元,净利润16.7亿元。
到了2025年一季度,上汽集团更是逆势上扬,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总收入1408.6亿元,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
其中,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销量同比增长28.4%,占集团总销量的63.6%。
回过头来看,从早期的合资试水,到海外并购的折戟沉沙,再到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奋起直追,上汽集团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辉煌,也有低谷。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上汽集团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在不断地学习、创新、变革。
所以啊,谁说“合资就是香”?
谁说中国汽车不行?
上汽集团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就能在“勇敢者游戏”中破局新生!
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弄潮儿向涛头立”。